1
|
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 |
梁丽
陈蕊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1
|
|
2
|
句子层面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
肖坤学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1
|
|
3
|
图形/背景理论在句法分析中的作用 |
梁丽
赵静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9
|
|
4
|
语篇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
完权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5
|
双关语的图形—背景阐释 |
田龙菊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6
|
摹状词理论的认知语言学透析 |
刘宇红
梁晓波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7
|
英语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 |
马建辉
王春会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4
|
|
8
|
认识情态的主客观性变化及机理--主观性和主观化视角之分析 |
汤敬安
白解红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9
|
成语谐音广告的认知阐释—图形-背景理论的应用 |
周婷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7
|
|
10
|
情状句之于叙事语篇发展的认知建构 |
贺学勤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1
|
when复句多义性的认知识解 |
向平
肖德法
张法春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2
|
汉语空间语言结构的认知分析 |
龙君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13
|
图形-背景理论十年应用研究探析 |
邹智勇
程平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6
|
|
14
|
突显原则与词法教研--基于体认语言学的新观 |
王寅
|
《语言教育》
|
2022 |
6
|
|
15
|
英汉时空隐喻的图形-背景观——基于“前后”图式、“上下”图式分析 |
张斌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5
|
|
16
|
英语倒装句的认知及其会话含义分析 |
刘先清
范金艳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7
|
从人物的图形—背景分析再探《诺桑觉寺》的主题意义 |
刘霞敏
万姗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8
|
英语Wh-疑问构式的双突显(FFG)语义认知模型研究 |
曾国才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4 |
5
|
|
19
|
情感性使役动词的图形—背景解析 |
赵慧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20
|
论《古巷道》的文体风格——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 |
李金妹
李社教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