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 被引量:80
1
作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8,共7页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认同的含义及其特征为基点,综合中西方政党认同的概念,可以认为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政党认同的要素包括客体、主体和层次三个范畴。政...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认同的含义及其特征为基点,综合中西方政党认同的概念,可以认为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政党认同的要素包括客体、主体和层次三个范畴。政党认同的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党员(政党组织)的政党认同、公民(选民)的政党认同、作为官员的党员(行政组织)的政党认同。政党认同的层次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虽然中西方的政党认同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政党认同理论,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政党认同 政党认同含义 政党认同要素
下载PDF
“领导力”的理论溯源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理论观察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梓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9,共9页
"领导力"的相关研究与理论主要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将其引入其他领域,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研究范式进行调整。跨文化语境下,"领导力"概念的应用也需进行本土化调整。在中国的领导力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天然... "领导力"的相关研究与理论主要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支撑,将其引入其他领域,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研究范式进行调整。跨文化语境下,"领导力"概念的应用也需进行本土化调整。在中国的领导力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天然占据特殊地位。然而想要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解释力的概念,还需要将政治实践中"党的领导"与"党的领导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与党的结构特点3个维度对"党的领导力"的来源进行梳理,锚定"党的领导力"的内涵。只有以规范的政治学学科范式解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才能将领导力概念政治学化、将党的领导力概念规范化、将党的领导力研究实践化,真正使这一概念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 本土化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原文传递
伟大建党精神政治功能研究——基于政党理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黎田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5-135,M0007,共12页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处于开篇地位,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建党意旨、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的系统概括,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赓续革命精神血脉提供了丰厚滋养。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考察,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功能彰显于政...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处于开篇地位,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建党意旨、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的系统概括,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赓续革命精神血脉提供了丰厚滋养。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考察,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功能彰显于政党形象的建构与呈现、政党话语的生成与传播、政党文化的培育与弘扬、政党认同的塑造与强化、政党规范的表达与实践等多个维度。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功能,有利于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逻辑、思想内涵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政治功能 政党理论
原文传递
多民族国家与民主之间的张力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德普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74,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民主和民族一般关系的分析,指出了民主与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其中包括: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同少数民族权利之间的矛盾,民主的表达沟通机制同民族语言差异之间的冲突,一体的民主政治与多元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张力。... 本文通过对民主和民族一般关系的分析,指出了民主与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其中包括: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同少数民族权利之间的矛盾,民主的表达沟通机制同民族语言差异之间的冲突,一体的民主政治与多元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张力。如果多民族的状况与民主制度安排之间不能实现适当的协调,要么就是民主难以实现,要么就是民族分裂。为此需要从进一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同时加强民族融合,提高国族认同,以及创造新的民主机制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主整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制度 多民族国家 民主政治 民族文化 民族语言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西方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6,共9页
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之间存在着一个互动的过程:政党组织是政党认同的制度性资源,拥有健全有效、组织严密、动员有力的组织既是政党组织制度化的结果,也是政党争取认同的有效手段;而政党认同也是政党组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西方政党组... 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之间存在着一个互动的过程:政党组织是政党认同的制度性资源,拥有健全有效、组织严密、动员有力的组织既是政党组织制度化的结果,也是政党争取认同的有效手段;而政党认同也是政党组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西方政党组织的嬗变折射出政党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党认同总体发展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组织 政党认同 历史分析
下载PDF
政党认同研究在中国:综述与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2-146,共5页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国内的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却表现出明显的研究不足,笔者从政党认同的概念、政党认同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国外的应用、政党认同的功能和形成途径、不同阶层的政党认同、政党认同的变迁及其原因...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国内的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却表现出明显的研究不足,笔者从政党认同的概念、政党认同的理论渊源及其在国外的应用、政党认同的功能和形成途径、不同阶层的政党认同、政党认同的变迁及其原因五个方面对于国内学者的研究做出综述与评价,并指出了建构中国的政党认同理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认同 综述 评价
下载PDF
政党功能:涵义与内在逻辑 被引量:13
7
作者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8,共5页
政党功能兼具应然和实然的内容,是指政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就政党功能的内在逻辑而言,利益代表是政党功能的基础与根本,影响权力是政党功能的直接目的与显著体现,沟通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应该是政党角色的... 政党功能兼具应然和实然的内容,是指政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就政党功能的内在逻辑而言,利益代表是政党功能的基础与根本,影响权力是政党功能的直接目的与显著体现,沟通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应该是政党角色的基本定位。由此引申,政党功能的弱化实质是利益代表的危机,政党功能的异化则是政党与国家、政府、社会之间功能划分不清。在一个成熟与文明的政治体制下,政党应审慎处理其与国家、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功能 利益代表 权力 国家 政府
下载PDF
理性与功利:当今中国政党认同的现状、特征与构建途径——基于北京某高校的数据 被引量:13
8
作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156,共5页
本文以来自某高校的一手调查数据为基础来探究当代中国的政党认同的特征与现状。调查数据显示,从政党认同的客体而言,大学生理性看待政党政治和我国政党制度的作用,认同度总体较高;理性看待执政党和参政党,对执政党认同程度较高,但是对... 本文以来自某高校的一手调查数据为基础来探究当代中国的政党认同的特征与现状。调查数据显示,从政党认同的客体而言,大学生理性看待政党政治和我国政党制度的作用,认同度总体较高;理性看待执政党和参政党,对执政党认同程度较高,但是对参政党的认同程度明显较低。从政党认同的形成基础来讲,正在逐步走向理性化和多元化,大学生入党更多的是一种在现行体制下的功利性选择。这样一种现实,决定了我们当今构建政党认同的基本思路为引导公民的认同观从利益认同走向制度认同,并最终达至对政党意识形态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认同 现状 特征 高校 功利 理性
下载PDF
在“新型”与“传统”之间:影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传统文化因素探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黎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9,共8页
现代政治实践表明,文化对政党组织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文化是政党组织及其构建制度的重要渊源;政党组织是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的关键媒介;政治制度是文化型塑政党组织的具体表征。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继承的基... 现代政治实践表明,文化对政党组织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文化是政党组织及其构建制度的重要渊源;政党组织是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的关键媒介;政治制度是文化型塑政党组织的具体表征。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继承的基因和密码,"多元一体"、"和合文化"、"天下为公"和"兼容并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政治发展客观实践,从增强先进性,提高功能性和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传统文化 政治发展 多元一体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当前中国社会呈现出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新自由主义较为引人注目。新自由主义思潮主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来影响大学生,通过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渲染来迷惑大学生,通过思想偶像或思潮旗手的观点引领而使大学生产生认同。新自由... 当前中国社会呈现出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新自由主义较为引人注目。新自由主义思潮主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来影响大学生,通过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渲染来迷惑大学生,通过思想偶像或思潮旗手的观点引领而使大学生产生认同。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其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等,但也会使其产生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情感淡化、政治评价降低、政治信仰动摇、政治行为功利化等重大问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理性引导,增强其对社会思潮的辨别力与判断力,需要政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是一个发挥因势利导的"疏"与围追堵截的"堵"相结合、相平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社会思潮 大学生 网络社会
原文传递
论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问题及对策——基于政党认同形成基础的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3,共5页
政党认同的四个主要形成基础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政党组织和政党绩效,它们分别构成了形塑政党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组织性资源、魅力性资源和功绩性资源。参政党认同是中国政党认同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执政党认同有所差异而又存在... 政党认同的四个主要形成基础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政党组织和政党绩效,它们分别构成了形塑政党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组织性资源、魅力性资源和功绩性资源。参政党认同是中国政党认同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执政党认同有所差异而又存在一致性。从政党认同的形成基础看,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在政党意识形态方面,参政党的政党属性和政党目标遭到部分人的怀疑和否认;在政党组织方面,参政党的政党认同度受到削弱——政党观念淡化、党派成员发展和范围的限制、基层组织的弱化;在政党领袖方面,参政党领袖的政治素质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政党绩效方面,参政党派政治功能的弱化,导致社会公众对民主党派参政绩效的认同度降低,甚而对于民主党派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政党"这一意识的塑造和巩固;二是要加强参政党的组织建设;三是要着力培养各参政党领袖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并塑造参政党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影响力;四是要强化参政党的政党功能,充分发挥绩效认同。为此,必须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给予保障,以加强对参政党功能发挥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认同 执政党认同 参政党认同 政党意识形态 政党领袖 政党组织 政党绩效
下载PDF
政党制度价值的普适性与多党合作制度形式的民族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淑真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分为不同类型和模式。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是"长成的"还是"做成的",是政治发展实践不断追问的话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世界政党政治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使我国多党合作制面...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分为不同类型和模式。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是"长成的"还是"做成的",是政治发展实践不断追问的话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世界政党政治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使我国多党合作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制度 政党政治 多党合作 普适性 民族性
原文传递
新中国70年政党理论的回顾与总结 被引量:11
13
作者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6,M0003,共12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党理论研究经历了对西方政党理论的批判否定到学习借鉴,再到自觉构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鲜明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解读和学理辩护上,“政党中心主义”成为解释中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党理论研究经历了对西方政党理论的批判否定到学习借鉴,再到自觉构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鲜明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解读和学理辩护上,“政党中心主义”成为解释中国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合文化”成为制度形成的重要文化基因。二是在中国执政党研究的议题转换上,从普遍性的政党理论到特殊的中国执政党议题。三是在对参政党的性质、功能与结构的研究与关注上,要“把民主党派摆进去”,完整而系统地解释中国政党制度的结构与优势。中国政党理论要完成“从中国看世界”的再出发,还需要付出巨大而长期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理论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五位一体的青年成长观 被引量:9
14
作者 付瑞智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8,共6页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论述中,五个关键词是理想、能力、创新、奋斗、品德,它也是国家兴盛与繁荣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这五个要素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理想作为中国梦的信念支撑,关乎青年人生格局;能...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论述中,五个关键词是理想、能力、创新、奋斗、品德,它也是国家兴盛与繁荣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这五个要素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理想作为中国梦的信念支撑,关乎青年人生格局;能力作为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关乎青年的成才基础;创新作为中国梦的关键要素,关乎青年的生命状态;奋斗作为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关乎青年的成长速度;品德作为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关乎青年的成长耐力。广大青年应该把自己的命运、机遇与国家的命运、时代的责任紧紧相连,将自己的梦想和最终目标完整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不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成长观 五位一体 中国梦
原文传递
论政党认同与政党领袖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7,共3页
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党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政党领袖是以个人或者小集团形式出现的、并以其理论力量、人格魅力和实际组织经验为广大政党成员以及人民群众所接受和... 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党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政党领袖是以个人或者小集团形式出现的、并以其理论力量、人格魅力和实际组织经验为广大政党成员以及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公认的政党主要负责人。政党领袖是政党认同形成的魅力性资源,一个成绩卓越、品格高尚、魅力十足的政党领袖对于政党争取民众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党领袖与政党认同之间应该维持一个良性的互动。如果打破这种均衡,在政党认同中"人"的因素过大,而"党"的因素过小,则会造成对政党认同的扭曲,并出现个人崇拜盛行、政党组织发展不稳等不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认同 政党领袖 关系
下载PDF
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与执政党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7
16
作者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1期6-10,84,共6页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其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和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执政党认同和参政党认同;政党认同与政治...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其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和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执政党认同和参政党认同;政党认同与政治制度认同、国家认同的紧密联系。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执政党的政党认同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执政党应从利益代表和政治参与两个方面来巩固执政党认同,建立政党与国家、社会、政府的适度分野,改善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的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认同 执政党
下载PDF
美国两大政党处理文化冲突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淑真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7,共6页
美国两党处理文化冲突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着手: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并通过国家政权的引导来促进各文化群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融;强调美国信条,建立“公民宗教”,通过包容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并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渠道对公民加强教育... 美国两党处理文化冲突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着手: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并通过国家政权的引导来促进各文化群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融;强调美国信条,建立“公民宗教”,通过包容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并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渠道对公民加强教育尤其是历史教育,以此整合文化冲突,达到对于美国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认同;主张在尊重少数群体的教育权利和语言权利的前提下,维护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美国两大政党在处理关于文化冲突问题的具体政策和策略上有类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我们党和政府处理文化冲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政党 文化冲突 整合
下载PDF
政党“吞噬”民主与民主“抛弃”政党——一项关于西方政党与民主博弈关系的考察论纲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14,共5页
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就是民主同政党纠结、互动、博弈的历史。一方面民主是政党存在的基础,政党是实现民主的载体;但另一方面,民主与政党又存在着内在的博弈,政党有吞噬、主宰民主之嫌疑,民主也有抛弃、游离政党之... 在一定意义上而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就是民主同政党纠结、互动、博弈的历史。一方面民主是政党存在的基础,政党是实现民主的载体;但另一方面,民主与政党又存在着内在的博弈,政党有吞噬、主宰民主之嫌疑,民主也有抛弃、游离政党之趋势。分析二者的互动与博弈,将揭示西方民主政治的内在逻辑机理,也将对政党政治、民主政治的未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民主 博弈
下载PDF
研究生学术沙龙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晨曦 朱其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9,共4页
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的开展,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功能和目标定位;其次应该在形式上多样化,在内容选题上应该贯彻民主化的原则,在讨论中应该坚持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最后,学术沙龙活动的开展必须制度化。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 学术沙龙活动 制度化 选题 民主化
下载PDF
政党认同研究在西方:综述与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7-53,共7页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笔者从政党认同的概念、政党认同的测量、政党认同的作用、政党认同的形成、变迁及其原因五个方面对西方学者的研究做出综述与评价,并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勾勒了研究政党认同理论的逻辑框架。
关键词 政党认同 西方 综述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