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75,共8页
Population Research
参考文献10
-
1马戎著..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355.
-
2[苏]Ю·B·布朗利著 苗欣荣译.内婚的民族功能[J].民族译丛,1990,. 被引量:1
-
3[美]W古德著 魏章玲.家庭[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75. 被引量:1
-
4马戎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509.
-
5[美]W古德著 家庭.魏章玲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90. 被引量:1
-
6.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
7严汝溯.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535. 被引量:1
-
8.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三)[M].广西民族出版社分别于,1985年.. 被引量:1
-
9.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五)[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 被引量:1
-
10.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七)[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71
-
1纳日碧力戈,凯沙尔·夏木西.试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互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33-37. 被引量:12
-
2王杰,李姚军.教育婚姻匹配与婚姻满意度[J].中国人口科学,2021(2):52-63. 被引量:22
-
3徐燕,袁同凯.河湟走廊上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临夏州唐汪人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21(3):28-43. 被引量:15
-
4严庆,于欣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空间整合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21(3):5-16. 被引量:32
-
5徐世英.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新态势[J].人口研究,2021,45(3):82-87. 被引量:17
-
6程梦瑶,段成荣.迁徙中国形态得到进一步确认[J].人口研究,2021,45(3):75-81. 被引量:38
-
7巫锡炜,陈颖.与配偶的结识场合、婚姻自主性和少数民族个体族际通婚选择[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6):101-122. 被引量:2
-
8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37(10):59-70. 被引量:969
-
9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5-12. 被引量:382
-
10周大鸣.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2-10.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65
-
1章琛,戴宁宁.民族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解析——基于三所民族院校的田野调查[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4):51-58. 被引量:7
-
2王越平.排斥与融合——四川白马藏族入赘婚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8(2):186-193. 被引量:13
-
3李晓霞.新疆族际婚姻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3):80-88. 被引量:22
-
4张朴,李豫浔.从“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关于凉山彝族族际通婚的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94-98. 被引量:11
-
5罗红.人类学语境下的族际通婚与族群认同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8(3):1-5. 被引量:11
-
6白志红.藏彝走廊中“藏回”的民族认同及其主体性——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藏回”为例[J].民族研究,2008(4):58-65. 被引量:19
-
7石德生.转型期撒拉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变迁探微[J].青海民族研究,2009,20(2):44-50. 被引量:5
-
8冯雪红.维吾尔族婚姻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92-98. 被引量:5
-
9李晓霞.国家政策对族际婚姻状况的影响[J].新疆社会科学,2010(5):105-112. 被引量:13
-
10蒋桂东.影响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4):31-35.
二级引证文献223
-
1贾月亮,马雨薇,贾月明.黎族中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外群接触态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3(17):70-73.
-
2刘明伟.凉山彝族长期贫困与社会排斥的关系[J].西部发展研究,2020(2):72-98. 被引量:1
-
3冯晓慧,张航,张积家.群际接触与语言标签影响中华民族认同的层次性[J].社区心理学研究,2023(2):269-288. 被引量:1
-
4杨菊华,吴海平,卢逢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最新特征与变动趋势——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22(6):106-127. 被引量:18
-
5黄玉花,于兆敏.中朝边境和龙文盛社区的语言生活与发展走向[J].华夏文化论坛,2023(1):179-189.
-
6马斌斌.“藏回”:一个含括的概念——基于云南藏区“藏回”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文山学院学报,2020(4):65-71. 被引量:1
-
7何生海.略谈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几点经验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5):5-12.
-
8张景明,吴成斌.云南广南汉壮民族入赘婚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民族论坛,2023(2):33-42.
-
9尹可丽,赵星婷,张积家,李鹏.听同伴讲民间故事增进多民族心理融合[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60-70. 被引量:7
-
10巫锡炜,陈颖.与配偶的结识场合、婚姻自主性和少数民族个体族际通婚选择[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6):101-122. 被引量:2
-
1蒲燕妮.浅议新疆族际婚姻[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6):36-38.
-
2胡岩.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1(4):48-51. 被引量:6
-
3党高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4(1):139-146.
-
4夏连仲,乌力更.论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J].理论研究,2002(1):16-20.
-
5徐文钦.“毛主席的队伍”来到拉萨[J].书摘,2009(10):4-6.
-
6都永浩.中国各民族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安全和利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6):19-22.
-
7要论摘登[J].党建研究,1994(11):49-49.
-
8龚永辉.中国各民族与国家统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6):14-18. 被引量:4
-
9欧泽高.少数民族干部要在实践“三个代表”伟大事业中锻炼成长[J].中国民族,2001(10):23-24.
-
10陈剑.促进党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协调统一[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S1):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