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
7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cial Support,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Coping Modes of the Young Males Serving Sentence in Pris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1163名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测试,探讨主客观因素对应对方式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男性服刑人员与大、中学生在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测试中得分差异显著;高社会支持的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而较少自责;人际信任水平高的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
作者
黄勤锦
机构地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5,共5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际信任
分类号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765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3
1
易志成.
重新犯罪人犯的监内表现和管教对策[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S1):75-77.
被引量:7
2
梁军林,李东石,刘珍妮,全东明.
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147.
被引量:92
3
郑信军.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0(2):16-19.
被引量:59
4
李伟,陶沙.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68-73.
被引量:55
5
张海钟.
高师专科学生性格类型分布及其性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3):83-87.
被引量:24
6
罗大华等编著..犯罪心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411.
7
俞磊.
应付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J]
.心理科学,1994,17(3):169-174.
被引量:79
8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马登岱,赵贵芳,杨杰,孙良民.
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48.
被引量:226
9
冯永辉,周爱保.
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71-74.
被引量:98
10
彭崇基.
中学生心理应激的典型相关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2-15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宫宇轩.
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
.心理科学进展,1994,4(2):34-39.
被引量:277
2
ZuckermanLA,etal.J.HumanStress.
生活事件评分方法作为心理症状学指标的比较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1):28-28.
被引量:3
3
杨坚,杨德森,龚耀先.
违法犯罪青少年家庭特征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3):107-109.
被引量:16
4
郑全全,陈树林,郑胜圣,黄丽君.
中学生心理应激的初步研究[J]
.心理科学,2001,24(2):212-213.
被引量:19
5
张伟,杨昌芳,霍克钧,刘协和.
卖淫青少年妇女 MMPI 测试结果的聚类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135-136.
被引量:16
6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
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
被引量:405
7
吕成荣,王云东,李立新,王国勋,沙东想.
服刑罪犯心理卫生状况调查探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2):119-120.
被引量:34
8
傅以容,李俊,尹承德.
85例卖淫妇女EPQ调查结果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1995,8(2):108-110.
被引量:1
9
张素馨,郑培兵,孔祥荣,董守祥,张善印,李晶,张春之,潘红娜,王道桥.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社会因素综合分析[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4(1):25-27.
被引量:8
10
姜乾金,黄丽,王守谦,卢抗生.
生活事件、情绪、应对与心身症状探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80-181.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765
1
周洪媛.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
.作家天地,2020(11):69-69.
2
郑云翔,高名婕,张冬梅.
高职学生压力感知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心理月刊,2023(1):54-57.
被引量:2
3
孙可馨.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关系:负性生活事件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月刊,2021(24):15-17.
被引量:4
4
黄明亮,赵敏,何晋铭.
中学师生冲突强度、应对方式、功能的现实样态与管理策略——基于2841名中学生的实证调查[J]
.上海教育科研,2021(1):43-48.
被引量:3
5
马存燕,邹泓,左占伟.
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79-283.
被引量:10
6
徐含笑.
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15-417.
被引量:30
7
钟文娟,方鹏骞,郭石林,徐琼花,汪莹,潘伟.
社区居民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23-24.
被引量:3
8
王晶,卢宁.
高职生应付方式和自我和谐与抑郁的关系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6):677-681.
被引量:6
9
廖军和.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6):99-101.
被引量:10
10
姚应平.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2):63-6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61
1
韦有华,汤盛钦.
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
.心理学报,1997,29(1):68-75.
被引量:116
2
李路荣,颜剑雄,谭千保.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及其心理矫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46-447.
被引量:21
3
单婷婷.
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11-13.
被引量:4
4
戚少枫.
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3):21-26.
被引量:37
5
杨中芳,彭泗清.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
.社会学研究,1999(2):3-23.
被引量:562
6
杨晓玲.
对151名新收押女性罪犯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4):47-49.
被引量:2
7
王雁飞.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4,27(5):1175-1177.
被引量:423
8
高华.
浙江省女子监狱女犯调查报告[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5):39-42.
被引量:3
9
姜祖桢.
监狱化人格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问题的启示[J]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3):25-28.
被引量:2
10
郭志峰.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4):57-60.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7
1
李玲,扶斌.
在押女犯应对方式相关因素的研究[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2):77-80.
被引量:3
2
何燕平,洪泉阳,曾天德.
服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169-174.
被引量:5
3
杜智娟.
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2):77-79.
被引量:1
4
辛旭东.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罪犯人际交往状况的对照研究[J]
.中国监狱学刊,2013,28(1):107-110.
5
韦耀阳,蔡太生.
男性罪犯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27(1):113-117.
被引量:2
6
林思勤,李斯琦,庞海蓉,肖放,李启明.
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应对方式与希望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学通讯,2020,3(2):107-114.
被引量:6
7
刘红霞,曾先锋.
未成年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J]
.中华少年,2016,0(5):18-1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丁雪红,刘华民,穆海燕,吕冬梅.
在监女犯自我概念、述情障碍与应对方式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6):652-655.
2
周云伟,赵丽,虎贵华,倪正鹏.
男性病残犯心理防御机制特点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7):64-66.
被引量:1
3
陈明.
服刑人员压力源及其睡眠质量与再社会化的关系述评[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117-120.
被引量:3
4
涂永忠,白方周,方瑾,陈忠保,邵晨曦.
一种高效的并行定性仿真方法TPQSIM[J]
.计算机学报,2000,23(5):459-469.
被引量:15
5
刘柳,崔永康.
女犯的个体因素和获取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2(6):21-25.
被引量:4
6
李晨晨,庞玲玲.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8):80-82.
被引量:2
7
韦耀阳,王艳.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人际信任和孤独感关系的量化分析[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4):78-83.
被引量:7
8
赵云鹤,王国芳,谢中垚,王雨浩.
男性在押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3):148-155.
被引量:2
9
吴红顺,徐钻能,刘富强.
应对方式在服刑人员神经质人格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30(2):168-172.
被引量:1
10
简佩玲,关荐.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5):76-79.
被引量:1
1
王裕如.
做家教,他着了“留守少妇”的“魔”[J]
.祝您健康,1999,0(5):14-15.
2
祖言.
领导干部要敢担当[J]
.今日浙江,2010(22):36-36.
3
李捷.
以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
.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5,0(2):123-144.
被引量:1
4
郝连根.
论正当防卫制度中的“必要限度”[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2):87-89.
被引量:2
5
见义勇为还是做看客[J]
.半月谈,2013(24):68-70.
6
适才.
巧妙的退避[J]
.科海故事博览,2009(2):39-39.
7
王娜,宋道松.
防控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表象”实证分析--以S市M区的数据为基础[J]
.犯罪研究,2016(1):31-44.
8
金黔.
告知真相能够化解危机[J]
.刊授党校,2008,0(12):29-29.
9
邢德洪,张德清.
反对“好人主义”[J]
.党员干部之友,2004,0(10):24-25.
10
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使命所在[J]
.军队党的生活,2017,0(1):76-79.
当代青年研究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