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阅卷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教育变革的真正秘密隐藏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但奇怪的是,大多数教育研究者从未认真对待日常教育实践的价值,而亲手创造教育实践的教师,在生产理论的专家面前,地位卑微,从而患上了教育理论“失语症”。 要改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这种紧张关系,首要的是要唤醒教育理论的消费者——教师的主体自觉。而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教师,不仅善于向上看,更善于向下看——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每节课甚至教学细节,投向自己的教学行为,因为他(或她)相信,具体的教学实践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展开和修正,还可能是新的理论因素的萌芽,是一种生命的创造。因此,他(或她)不是轻视而是拥抱自己的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基础,反省自己的教育信念,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话语”。如此,在与专家的对话中,他(或她)才可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在教育变革的旋风中,他(或她)才不会迷失方向。 有人说:“人是靠思想站立的。”而我们要说,教师是靠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站立的。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站立在自己的坚实的教育实践上的教师。 一个追求卓越的教师将善于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呈现出来,一是留作反思,二是便于与同行交流对话,这就有了教学叙事。下面就是几位教师提供的有关教学叙事的文本,不知你读?
作者 叶斌
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4-25,共2页 People's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