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10大科技突破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600多位专家对我国信息、生物和新材料领域进行预测,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科学突破与技术突破共10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国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生物信息学、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医药生物技术和中医药技术、蛋白组学研究、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作者
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
程家瑜
王革
龚钟明
韦东远
张俊祥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共6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中国
移动通信
中文信息处理
下一代网络
生物信息学
分类号
G3-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9
1
郭艳玲.
纳米技术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发展,2004,4(2):57-60.
被引量:3
2
李悦,宋林.
世界现代生物技术格局初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108-115.
被引量:1
3
王进,张宗明.
纳米科技的潜在风险及法律对策探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126-131.
被引量:2
4
朱小山,朱琳.
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4):86-90.
被引量:18
5
韦东远,鲍志敏,董晓玲.
关于世界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2007(7):112-117.
被引量:3
6
赵明.
纳米材料潜在风险受关注[J]
.技术与市场,2008,15(4):8-8.
被引量:1
7
韦东远,龚钟明,张俊祥.
关于我国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思考[J]
.创新科技,2008,8(6):54-55.
被引量:4
8
方陵生.
微观世界的奇迹——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十年历程回顾[J]
.世界科学,2010(10):16-19.
被引量:2
9
黄晓锋.
浅论纳米技术的科学价值与潜在风险[J]
.江西化工,2011,27(1):166-168.
被引量:1
10
赵宇亮.
“纳米科技革命:利益与风险”专栏主持人语[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3(4):321-3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张海泉,符晓棠,张里占,郎杰.
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69-74.
被引量:6
2
赵丽红,朱小山,王一翔,周进,蔡中华.
纳米技术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J]
.新型工业化,2015,5(1):59-6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李铁军.
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改革探讨[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169-171.
被引量:9
2
李德全.
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和培养目标定位——以南通大学为例[J]
.考试周刊,2012(41):7-8.
被引量:5
3
刘春霞,曹俊伟,吴凯峰,陶羽,周欢敏.
生物技术专业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26-327.
被引量:2
4
马宇亮.
高校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以黑龙江工业学院环境工程系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例[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12):21-23.
被引量:1
5
段艳红.
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改与实践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8):357-359.
被引量:12
6
杨先彬.
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92-193.
被引量:4
7
吴吟秋,林礼智,陈达永,刘宝林.
基于海藻酸钠的生物医用微球材料研究进展[J]
.新型工业化,2018,8(6):56-63.
被引量:5
8
李鑫,杨胡江.
外部场深亚波长束缚的金属纳米线波导[J]
.新型工业化,2016,6(5):40-46.
9
魏梦璐.
高校学生组织参与式校园治理体系实践探索[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9):101-102.
被引量:1
10
弓晓晓,周承恩,赵东海,甘荣飞.
单晶Al在剪切变形时微观变形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新型工业化,2015,5(9):14-19.
1
未来十年我国最有可能的十大科技突破[J]
.天津科技,2005,32(1):38-38.
2
未来十年中国最有可能的十大科技突破[J]
.中国科技信息,2004(16):33-33.
3
白海龙.
浅谈未来信息组织趋势[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56-157.
4
尤文奎.
NGB成为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J]
.世界宽带网络,2009,16(4):38-38.
5
浦树柔.
信息、生物、新材料三大前沿领域 中国未来十大科技突破口[J]
.瞭望,2005(50):14-20.
被引量:1
6
任海军,钱铮,等.
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J]
.技术创新,2003(1):13-13.
7
《科学》杂志评出2004年度十大科技突破[J]
.医学情报工作,2005,26(1).
8
《科学》杂志评出2007年十大科技突破[J]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93-93.
9
林新宏.
高等医药院校技术创新探析[J]
.科学学研究,1993,11(1):52-56.
10
美国《科学》杂志评出2003全球十大科技突破[J]
.天津科技,2004,31(2):44-44.
中国科技论坛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