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9-61,共3页
Theoretical Front In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9
-
1汤建荣.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刍议[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S1):4-7. 被引量:1
-
2孙正聿.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0(6):65-69. 被引量:60
-
3陈素红.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两课”教学改革新思路[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139-141. 被引量:1
-
4陈火祥.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6(3):86-89. 被引量:7
-
5蒋海,查辉,陈克宏.略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5):52-54. 被引量:6
-
6赵燕.对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8):150-152. 被引量:8
-
7刘福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对“两课”教学的新要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1):102-103. 被引量:6
-
8王珉,张新光.“两课”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6):109-112. 被引量:2
-
9雷玉明,吴春梅.立体教学与“两课”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4(2):62-65. 被引量:11
-
1杨立新.浅析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25-27.
-
2潘献奎.高职高专“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47-49. 被引量:3
-
3张建才.借鉴部分西部高校经验 实施“两课”课改新方案[J].农业教育研究,2006(4):33-36.
-
4张红武.搞好“三进” 提高“两课”教学质量[J].辽宁警专学报,1998(2):26-28.
-
5朱敏忠,赵若锦.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两课”教学质量[J].高教与经济,2004,17(2):39-40.
-
6潘文兴.高校“两课”教学评价的特点及基本原则[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2):79-80. 被引量:3
-
7马晓春.“两课”教学情况的调查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0-21. 被引量:1
-
8仇宝山.面向21世纪 不断提高“两课”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1999(2):68-68. 被引量:1
-
9嵇友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4):18-19. 被引量:1
-
10逯平.加强高校“两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08,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