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新篇章——“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New Points abou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ory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Acade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5
-
1郭潇,张兴亮.论以人为本的事实依据[J].河北学刊,2007,27(1):223-226. 被引量:1
-
2郝孚逸.关于“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J].湖北社会科学,2004(8):127-127. 被引量:2
-
3沈宝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5):34-36. 被引量:4
-
4陈惠雄.经济与人本: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两个基础理论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1):143-151. 被引量:6
-
5江俊文.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新跨越[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1):100-104. 被引量:5
-
6朱新山.'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历史障碍和实践途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22-26. 被引量:4
-
7秋石,陶德麟.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J].求是,2005(7):20-23. 被引量:22
-
8包心鉴.论以人为本[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8(3):17-22. 被引量:8
-
9李士坤.对“以人为本”的解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3):9-12. 被引量:10
-
10高放.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10):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6
-
1王勇.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9):61-61.
-
2杨开刚,陈芳.基于组织视角分析“以人为本”的实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7):188-189.
-
3刘静.谈依靠“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6):72-72.
-
4刘晓玲.以人为本 自主合作 和谐互动 全面发展——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教学理念阐释[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7):73-74.
-
5尹北直.“以人为本”:理论自信的生动体现——基于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思考[J].前沿,2014(7):22-25.
-
6彭继裕,陈旭文.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综述[J].青年与社会,2015,0(5):11-12.
-
1王伟光.正确处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在“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暨纪念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80周年开幕会上的讲话[J].学术研究,2004(5):5-7.
-
2吴海贵.广东东莞市圆洲贝丘遗址的发掘[J].考古,2000(6):11-23. 被引量:15
-
3晏群.“城市化与行政区域”学术研讨会在虎门召开[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3(1):5-5.
-
4梁德新.孕育将军的¨将军县¨——梅县[J].广东史志.视窗,2011(3):72-72.
-
5朱学斌.“讨阀”还是“讨伐”?[J].咬文嚼字,2016,0(6):17-18.
-
6张振中.“洋模特部落”中的三位女模特[J].国际人才交流,2004(1):10-13.
-
7张汉青.在广东省纪念北代战争7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J].红广角,1996(6):6-7.
-
8李子文.广东东莞市蚝岗贝丘遗址调查[J].考古,1998(6):80-82. 被引量:2
-
9李岩,李子文.广东东莞市三处贝丘遗址调查[J].考古,1991(3):193-197. 被引量:2
-
10何锦洲.乌克兰首都基辅见闻[J].广东党史,2001(3):4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