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积极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中国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经演变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而现实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任何单一政策都难以奏效。我们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等是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作者
王瑞娟
机构地区
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
出处
《理论研究》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Theoretical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乡镇企业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43
1
托马斯.罗斯基,罗伯特.米德.
关于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之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1997(4):30-41.
被引量:39
2
周济.
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J]
.求是,2004(11):10-13.
被引量:59
3
张兴华.
从国外经验看中国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J]
.经济研究参考,2004(81):44-51.
被引量:10
4
宋元梁.
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2):37-41.
被引量:7
5
宋元梁,肖卫东.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9):30-39.
被引量:197
6
王诚.
中国就业转型:从隐蔽失业、就业不足到效率型就业[J]
.经济研究,1996,31(5):38-46.
被引量:126
7
.中国家具业高速前行,三大利好促进大幅度增长[N].经济日报,2003.4.29.
被引量:10
8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1989.
被引量:18
9
[美]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95.
被引量:1
10
王军,武双.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分析[J]
.当代经济,2007,24(09S):6-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9
1
黄莉伟.
浅析增加农民收入[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6):80-83.
2
齐国友,周爱萍,曾赛星.
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5):675-680.
被引量:16
3
宋元梁.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22-26.
被引量:21
4
李若青.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及模式选择——以云南多民族地区农村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186-189.
5
楼旭明,段兴民,简康农.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6,26(4):382-386.
被引量:1
6
刘闯,蒲春玲,王志强.
和田地区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2):55-58.
被引量:1
7
钱黎阳,楼旭明.
依托本地特色优势,促进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J]
.价值工程,2011,30(18):311-313.
8
黄永强,郑锁平.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对山西的启示[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7):27-30.
被引量:1
9
吕冀平,张鹏.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宏观调控法律规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132-135.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李玲,陈胜华,宋莹,路婕.
耕地隐性失衡及其引发的三农问题[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12-515.
被引量:1
2
朱明,缪志春.
中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研究[J]
.新疆财经,2007(1):36-39.
被引量:1
3
孔祥利,秦晓娟.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化滞阻与内化潜力[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34-37.
被引量:1
4
张占仓.
劳务经济模式与地域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人文地理,2007,22(3):38-41.
被引量:1
5
王丽芹.
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长效机制探讨[J]
.商业研究,2007(10):145-148.
被引量:7
6
李国英.
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0):22-25.
被引量:17
7
李国英.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
.甘肃农业,2007(10):41-44.
被引量:6
8
王丽芹,马德生.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障碍、路径与机制创新[J]
.理论导刊,2008(3):67-69.
被引量:6
9
孔祥利,秦晓娟.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化滞阻与内化潜力[J]
.长江论坛,2008(1):39-43.
被引量:3
10
曹彦军,何立霞,柳鹏程,周德翼.
发展油菜籽生物柴油对4种主要农作物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3):462-466.
被引量:3
1
骆永正.
浅议规范土地市场[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8,19(1):13-16.
2
赵伟.
也谈互联网+[J]
.浙江经济,2015,0(17):17-17.
3
赵言.
WTO终成现实 中国IT产业翻开崭新一页[J]
.互联网周刊,2001(39):11-11.
4
孔祥智,马九杰.
农业内部就业深化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J]
.农业经济问题,1997,18(2):41-46.
被引量:18
5
邝华.
嘉禾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探索[J]
.综合经济导刊,2002(6):46-46.
6
北京劳务市场及山东进京务工人员状况调查[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9):23-25.
7
张天杰.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J]
.经济论坛,2003(21):67-67.
8
李芒庆.
大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
.理论探索,2005(3):91-91.
被引量:4
9
郭东强,刘明杞.
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6):222-224.
被引量:3
10
纪念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征文启事[J]
.中国政协,2009,0(5).
理论研究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