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索》
CSSCI
2003年第5期153-156,共4页
Seeker
参考文献7
-
1Joseph R. Des Jardins,Environmental Ethics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Wadsworth, Toronto. 2001, PP. 186-189. 被引量:1
-
2Joseph R. Des Jardins,Environmental Ethics,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Wadsworth, Toronto, 2001, P. 120. 被引量:1
-
3Hilary Pumam.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被引量:1
-
4[美]查伦·斯普瑞特奈克著,张妮妮译.《真实之复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页. 被引量:2
-
5卢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清华哲学年鉴2000》,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被引量:1
-
6[英]彼得·辛格著,盂样森,钱永样译.《动物解放》.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被引量:1
-
7[法]阿尔贝特·史怀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9,132页.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90
-
1W.H.默迪,章建刚.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J].世界哲学,1999(2):12-18. 被引量:141
-
2J.B.科利考特,雷毅.罗尔斯顿论内在价值:一种解构[J].世界哲学,1999(2):19-26. 被引量:28
-
3鲁鹏.关于传统发展观批评的三个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4-78. 被引量:4
-
4刘福森.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前提[J].人文杂志,1998(6):1-7. 被引量:25
-
5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53. 被引量:210
-
6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1):3-10. 被引量:276
-
7章建刚.环境伦理学中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J].哲学研究,1997(11):49-57. 被引量:26
-
8姜建设.古代中国的环境法:从朴素的法理到严格的实践[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9(6):53-59. 被引量:14
-
9钱箭星,肖巍.“自然价值”: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读[J].哲学研究,2003(2):17-23. 被引量:4
-
10孙道进.“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悖论[J].天府新论,2004(5):32-35.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7
-
1石杰.贾平凹创作中的生态伦理思想[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4):43-46. 被引量:3
-
2王武瀛,杨松茂,杨太康.用科学发展观去审视生态伦理观[J].经济问题,2004(11):2-5. 被引量:5
-
3王武瀛,杨太康,铁卫,杨松茂.论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J].唐都学刊,2004,20(6):72-77. 被引量:2
-
4杨松茂.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新定位[J].生态经济,2005,21(6):106-109. 被引量:2
-
5朱念海,周增禄.自然价值及其度量的考察——兼对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范畴简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7):6-7.
-
6符艳红.“代际公平与和谐”的人性基础初探[J].求索,2007(1):138-140.
-
7何玉宏.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影响与启示[J].求索,2007(1):141-143. 被引量:4
-
8孙文营.循环经济与现代理性人类中心主义的建构[J].求索,2007(5):118-121. 被引量:2
-
9李文明.整合与超越:论新生态伦理观的建立[J].求索,2008(1):141-143. 被引量:5
-
10杨铮铮.价值观念构建的双重视角[J].求索,2008(2):98-99.
二级引证文献27
-
1杨松茂.用实践的观点去审视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J].经济问题探索,2005(3):79-82. 被引量:3
-
2杨杰,严国涛.和谐社会下的科技生态伦理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3):7-8. 被引量:1
-
3赵树勤,刘倩.从“浅绿”到“深绿”——新时期生态文学研究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3):13-17.
-
4安锐,曹亚茹.论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关系[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1):64-67.
-
5刘志.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5):20-23. 被引量:5
-
6刘志.基于生态化的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J].理论导刊,2007(11):88-90. 被引量:3
-
7刘兴凯,张九海.人类学思维范式下的循环经济解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6):68-72. 被引量:1
-
8李文明.加强环境素质教育 培养合格生态旅游导游员[J].职教论坛,2009,25(18):51-54. 被引量:3
-
9刘兴凯,张九海.作为生态伦理诉求的循环经济及其思维范式转换[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5):50-53.
-
10谢栩,王武瀛.转变西安支柱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西安城市生态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6):47-52.
-
1张彭松.生态伦理对“现代性”道德的超越[J].道德与文明,2010(4):107-112. 被引量:5
-
2董玲.大地伦理是环境法西斯主义吗?——克里考特的类型学分析与论证[J].伦理学研究,2010(4):127-131. 被引量:5
-
3葛丽丽.大地伦理学之整体主义思想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7-38.
-
4孙道进.实践:生态伦理学新的理论增长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4):1-6. 被引量:5
-
5韩立新.论环境伦理学中的整体主义[J].学习与探索,2006(3):26-29. 被引量:2
-
6孙道进.“荒野”自然观: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症结[J].重庆社会科学,2005(4):48-52. 被引量:4
-
7王瑜.大地伦理学:批判与辩护[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40-43.
-
8简小烜.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及其理论困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5):141-144. 被引量:5
-
9胡建.“大地伦理”的意境及其逻辑走向——从“大地伦理”过渡至“大地美德”的必然性[J].理论探讨,2014(2):59-63.
-
10方匡.国际关系研究中哲学方法的方法论层面[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