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日趋"个体化"。农民邻里之间传统的互惠性换工、帮工、互助、合作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已不复存在,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上,农民之间的劳动关系逐渐变成了即时性的金钱交易关系。在这种个体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无公德的个人"被生产出来,村庄的公共事务无人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少有人关心。整个农村实际上处于一种个体化的散漫状态,这对新时期乡村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出处
《国家治理》
2015年第11期33-48,共16页
Governance
基金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及国际比较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CCNU14Z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