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的苗族社会组织结构与居民互惠交往实践——贵州雷山县苗族居民的礼仪交往调查
被引量:
9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Inhabitant Comunication Practice in Traditional Miao Society Zhang Yua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贵州雷山县苗族居民礼仪交往和互惠实践的调查研究,本文对黔东南传统苗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婚姻交换制度、社会关系网络、互惠方式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人类学的分析。
作者
张原
汤芸
机构地区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4,共5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苗族
社会组织结构
互惠交往实践
礼仪交往
分类号
K2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1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M],2000.
2
张晓著..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61.
3
贵州省编辑组..苗族社会历史调查[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
4
廷贵,酒素.
苗族“鼓社”調查报告[J]
.贵州民族研究,1980(3):85-93.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
1
杨正伟.
试论苗族始祖神话与图腾[J]
.贵州民族研究,1985,5(1):51-59.
被引量:16
2
安琪.
图像的“华夷之辨”:清代百苗图与苗疆历史的视觉表述[J]
.云南社会科学,2013(2):42-47.
被引量:8
3
罗忱.
高排吃鼓民俗纪略[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2):89-94.
4
徐子越,程泽时.
刑罚私约化:晚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民间司法面向[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2):34-41.
被引量:1
5
曹端波.
椎牛祭祖:雷公山苗族“鼓社祭”仪式探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20,39(4):28-34.
6
彭思涛,邓晓华.
苗族“鼓藏”文化内涵的人类学解读——基于互赠“礼物”的分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21(5):104-108.
被引量:1
7
石子健.
民间信仰仪式与村落共同体意识的建构——以广西融水县尧告苗族“拉鼓”仪式为例[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5):108-119.
被引量:1
8
刘俊,田艳.
习惯法的冲突之维与破解之径——基于C县苗族椰规的乡土考察[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1):80-92.
9
袁定基,张原.
苗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利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4):17-23.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67
1
马戎.
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12-38.
被引量:82
2
韩鸿,向阳.
给草根一种声音:参与式影像评介[J]
.电影文学,2007(19):3-5.
被引量:4
3
吴通才.
关于苗族鼓社、议榔的起源与榔规的性质的几个问题[J]
.贵州社会科学,1984(6):62-67.
被引量:7
4
邹渊.
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J]
.贵州民族研究,1997,17(4):84-93.
被引量:51
5
陈传康.
风水现代化及其旅游开发意义[J]
.人文地理,1996,11(1):29-35.
被引量:16
6
王慧琴.
关于苗族支系的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1988,8(2):119-125.
被引量:5
7
肖飞.
试论农村非政府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28-31.
被引量:5
8
朱愚.
试论我国的习惯法[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97-100.
被引量:4
9
韩鸿.
影像的大众生产与意义解读[J]
.文艺研究,2002(5):106-111.
被引量:11
10
贺飞,陈世永.
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95-9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9
1
张祺.
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1(1):1-75.
2
缪锌,敖惠.
贵州苗族理词的习惯法效力探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27-30.
被引量:1
3
盘晓愚.
经济组织模式与社会组织结构的耦合——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4):98-101.
被引量:4
4
罗章,陈萍.
民间自组织传统在民族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以苗族“议榔”活动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10(2):73-77.
被引量:3
5
刘礼国,王馨平,徐烨.
试论黔东南苗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14(5):44-47.
被引量:1
6
朱琳,徐晓光.
“独木龙舟活动”隐含的故事——黔东南清水江流域苗族的社会规则及礼物互惠[J]
.体育与科学,2016,37(2):37-42.
被引量:12
7
刘芙蓉,朱强.
乡村传统文化的解构与旅游重构——以桂林莫家村调查为例[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3):72-78.
被引量:2
8
刘礼国,徐烨.
贵州施洞苗族独木龙舟文化变迁的经济分析[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9(4):141-146.
被引量:4
9
蒙锦贤.
布依族的“伴礼”交换与地方社会关系建构——基于黔中鱼陇寨的田野考察[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6):100-11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吴明冬,张萍.
我国少数民族龙舟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体育世界,2020(2):215-216.
2
吴明冬,张萍.
苗族龙舟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进展[J]
.体育世界,2020(1):89-90.
3
刘灿姣,赵自然.
清水江婚姻文书研究述评[J]
.民族论坛,2023(4):89-102.
4
吴明冬,梁勤超.
空间、边界与地方感:苗族独木龙舟节的人文地理学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6):81-91.
5
黄金兰,黄文霞.
苗族习惯法的典型存在样态及其功能——以《苗族习惯法的遗留、传承及现代转型研究》为行文依凭[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2(3):89-94.
被引量:1
6
覃群.
中国、加拿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比研究——以阳朔大榕树景区与加拿大St.Jacobs Village为例[J]
.旅游论坛,2012,5(1):102-108.
被引量:6
7
赖力.
文化传统在民族社区森林管理中的作用——基于黔东南苗族、侗族社区森林管理的调查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2,32(2):93-97.
被引量:4
8
余依海,叶斗彪.
计算机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统计与测量中的应用[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1):99-104.
9
丁孟利.
西部地区民族村寨旅游中的“工分制”组织研究——以贵州郎德苗寨为例[J]
.全国商情,2016(19):58-59.
10
阳晨.
黔东南台江县台盘乡议榔制度对苗族基层治理影响和启示[J]
.延边党校学报,2017,32(2):42-44.
1
姚金泉,肖良武.
一位明代苗族大师——吴鹤[J]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2):56-58.
被引量:2
2
刘慧平.
《左传》璧文化内涵阐释[J]
.北方文学(下),2015,0(8):135-135.
3
阿旦珍才让.
哈达的宗教意蕴[J]
.中国宗教,2004(4):67-67.
被引量:2
4
刘超华.
探访石上人家[J]
.广西烟草,2016,0(12):64-64.
5
王权,王连根.
最具时代特征的宋代有柄铜镜[J]
.收藏界,2015,0(4):113-123.
被引量:1
6
贺国鉴.
魏蜀吴三国的苗族社会[J]
.贵州文史丛刊,1994(2):59-60.
7
张妙琴.
试论“麻”与苗族妇女——以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切冲苗寨为例[J]
.民族论坛,2010(4):52-53.
8
长白文苑[J]
.新长征(党建版),2016,0(12):58-63.
9
韩静.
西周聘问礼中的“礼赠”特征之分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6):160-162.
10
百色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考察组.
西林县瑶族、苗族社会文化变迁调查[J]
.广西民族研究,1992(4):119-12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