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政府组织之于农民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中农民问题是重中之重。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 ,农民问题的解决重要的是要使他们拥有一个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实现机制。因而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各种非政府组织 ,把单个的农民组织起来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保护并实现农民利益 ,就成为必然选择。
作者
杜琼
机构地区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农民利益
弱势群体
分类号
D609.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6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5
参考文献
5
1
郭永中.
当前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1):47-54.
被引量:26
2
李昌平著..我向总理说实话[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366.
3
蒋和胜,王德忠.
关于农民增收减负途径的深层次思考——兼论农民增收减负的制度基础[J]
.经济体制改革,2002(2):95-98.
被引量:12
4
赵义.
“社会公正也是硬道理”——访著名学者王绍光[J]
.南风窗,2002(21):18-19.
被引量:3
5
沈延生.
中国乡治的回顾与展望[J]
.战略与管理,2003(1):52-66.
被引量:8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刘惠.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
.江淮论坛,1999(4):44-47.
被引量:7
2
卫志民,崔红伟.
改革进程中的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1999(4):82-86.
被引量:5
3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减轻农民负担喜忧并存[J]
.调研世界,1999(10):11-13.
被引量:1
4
关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问题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1994(3):3-7.
被引量:16
5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被引量:90
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314-315.
被引量:73
7
何方.当前农民负担根源在那里[N].中国合作新报,1999-11-25.
被引量:1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9
李茂岚.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10
李坚.减轻农民负担喜中有忧[N].中国经济导报.1999-09-0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26
1
王勇.
税费改革背景下乡镇政府改革的出路初探[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5-18.
2
刘明.
略论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4):53-56.
被引量:4
3
胡太芳.
面向"三农"培养优秀人才的思考[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z1):52-53.
4
丁友文.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乡村治理机制的调适与构建[J]
.理论导报,2009(11):15-17.
被引量:1
5
刘涛.
现代国家建设与乡村社会管理的演进逻辑——转型乡村社会管理的基础重建与机制创新问题探讨[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7):11-18.
被引量:4
6
王银,赵耀辉.
乡村善治应从参与和回应开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S2):4-6.
被引量:1
7
葛忠明.
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外包制”理据、原则与社会条件解析[J]
.残疾人研究,2014(3):31-36.
被引量:13
8
王国敏.
我国“三农”问题的特征分析及政策选择[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12.
被引量:6
9
陈永正,陈家泽,屈锡华,余阳,汪欢欢,吕萌萌.
乡级财政:扩张冲动与自筹制度[J]
.经济学家,2004(4):104-108.
被引量:6
10
王顺安.
浅析我国农民增收的几个问题[J]
.甘肃科技,2004,20(5):156-159.
同被引文献
55
1
祝建兵,陈娟娟.
农村NGO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行政与法,2006(12):72-74.
被引量:1
2
敖毅,许鸣.
当前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及其再转型[J]
.中国农村经济,2004(7):27-35.
被引量:22
3
王益明,金瑜.
自我管理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2,25(4):453-456.
被引量:104
4
爱德华.维丁,王星.
所罗门群岛热带雨林、非政府组织和愿望工程之间的竞争[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4,21(4):11-25.
被引量:2
5
D.M.维拉瓦蒂.苏哈诺,克劳迪内.弗列德贝格,梁华.
资源管理问题:非政府组织与有关印度尼西亚地方自治的新法律框架[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4,21(4):43-45.
被引量:3
6
玛丽.鲁埃,项龙.
美国的非政府环境组织与克里人:保护自然的不自然联盟?[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4,21(4):87-95.
被引量:3
7
来德淳.
日本政府推进社会体育振兴政策对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19(2):14-17.
被引量:15
8
李树超,姜少慧.
关于加快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4):1-6.
被引量:5
9
史振厚,邹德秀.
试论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必要性[J]
.农村经济,2005(2):11-14.
被引量:31
10
董进才,祁原,马彦丽,张原,忻红.
中介组织与农村市场[J]
.经济论坛,2005(4):86-8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9
1
祝建兵,陈娟娟.
农村NGO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行政与法,2006(12):72-74.
被引量:1
2
史振厚,邹德秀.
试论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必要性[J]
.农村经济,2005(2):11-14.
被引量:31
3
祝建兵,陈娟娟.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NGO的发展[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9(3):78-81.
被引量:4
4
冯国有.
利益博弈与公共体育政策[J]
.体育文化导刊,2007(7):62-64.
被引量:16
5
李潇.
和谐社会建设中黑龙江省农村NGO发展问题浅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8):10-12.
6
桂萍.
论农民结社自由与RNGO之发展[J]
.行政与法,2013(9):90-95.
7
朱陆民,刘燕.
森林保护与原住民的选择权——柬埔寨中豆蔻山森林保护区原住民的个案研究[J]
.世界民族,2014(4):75-84.
被引量:3
8
刘漪,魏铼,赵硕展.
农村NGO发展与新农村经济建设[J]
.中国证券期货,2009,12(7X):60-61.
9
徐勇.
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困难与对策[J]
.甘肃农业,2006(10X):22-22.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刘健.
日本农协发展对我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启示[J]
.农村经济,2005(7):124-126.
被引量:11
2
苗小玲.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成本—收益分析[J]
.经济经纬,2005,22(6):119-122.
被引量:9
3
郝涛.
农民原子化的后果及对策[J]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6):122-124.
被引量:9
4
涂勇,宋作海.
西方发达国家农民利益表达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7-11.
被引量:7
5
刘军,陈家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论农村民间组织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宁波市渔业互保协会为例[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6(5):12-15.
6
宋作海.
西方发达国家农民利益表达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
.行政论坛,2006,13(4):94-96.
被引量:5
7
宋作海,涂勇.
西方发达国家农民利益表达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
.时代经贸(下旬),2006(8):37-39.
被引量:1
8
丁艳华,万江红.
农村民间组织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
.理论观察,2006(5):68-69.
被引量:1
9
丁艳华,万江红.
农村民间组织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
.学会,2006(10):14-17.
被引量:2
10
丁艳华,万江红.
农村民间组织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17(6):23-24.
被引量:6
1
陈烽,俞新天.
对我国转型期反腐败问题的思考[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6):48-55.
被引量:2
2
刘文舒.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推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刑法保护[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2):269-270.
3
2011年红河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在州委党校举办[J]
.红河探索,2011,0(3):54-54.
4
刘素华.
完善宪政制度下的民意表达与利益实现机制[J]
.党政干部文摘,2007(7):6-7.
5
叶兵,蒋兆雷.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利益实现机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0-14.
被引量:3
6
王济晟.
关于河南农村社会治安的调查与思考[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1994,14(6):5-9.
7
王伟光.
社会主义利益主体、利益群体及其利益矛盾[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89(7):44-47.
被引量:1
8
陈烽.
社会转型与青年问题研究[J]
.青年研究,1997(1):26-28.
被引量:1
9
韩董.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党工委:改革创新党建工作 把组织优势变为发展优势[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07(12).
10
郝备.
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视角谈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冲突的法律调控[J]
.学习论坛,2013,29(12):78-80.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