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赵树理作品在日本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赵树理的文学作品,在日本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文学批评家严厉地批评说:“赵树理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极其幼稚的人民文学。”有的批评家也直截了当地说:“赵树理的作品是很容易看懂的,但是不太容易弄懂它们好在哪里”等等……。
作者
林千野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1期285-292,共8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赵树理
文学批评家
人民文学
李家庄的变迁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三里湾
小二黑
中国当代作家
福贵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4
1
陈嘉冠.
一本明丽多采的作家传记——评介日本釜屋脩的《赵树理评传》[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8(4):45-49.
被引量:1
2
加藤三由纪,高捷.
关于《三里湾》的评价[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0(2):93-96.
被引量:8
3
李谋,姚秉彥.
浅谈中国文学在缅甸[J]
.国外文学,1983(4):103-110.
被引量:4
4
杨绛.
有什么好?——读小说漫论之三[J]
.文学评论,1982(3):128-135.
被引量:20
5
陈嘉冠.
赵树理研究在日本[J]
.晋阳学刊,1981(3):82-84.
被引量:1
6
松井博光,卢铁澎.
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译介综述[J]
.新文学史料,1991,0(2):194-208.
被引量:5
7
刘成才,范钦林.
日本学者赵树理研究的生命情怀与方法论意义[J]
.文学评论丛刊,2013(1):140-147.
被引量:2
8
刘宏.
写在“民族寓言”以外:中国与印尼左翼文学运动[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2):45-54.
被引量:5
9
张香琪.
现代文学史研究中赵树理研究的误区[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14-116.
被引量:1
10
袁国兴.
中国现代文学初期女性作家“自叙传”小说的“少女情怀”和“病情叙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3-9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席扬.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价值形象”——半个世纪以来国外赵树理研究评析[J]
.文艺研究,2006(11):52-60.
被引量:3
2
傅修海.
赵树理的革命叙事与乡土经验——以《小二黑结婚》的再解读为中心[J]
.文学评论,2012(2):72-80.
被引量:7
3
王美美.
赵树理日本研究之探析[J]
.长江丛刊,2018(8):55-55.
4
倪秀华,焦琳.
国家翻译实践视域下的“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语种翻译[J]
.外语研究,2023,40(1):57-6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王力.
四种知识谱系的对话——以1940-1960年代赵树理的被接受情况为例[J]
.江苏社会科学,2012(4):171-176.
2
张春娟.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与“三位先生”的不解之缘[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5):1-4.
3
刘江.
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工农兵文学——对工农兵文学的总体评说[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4):103-108.
被引量:3
4
刘红华,黄勤.
论沙博理《小二黑结婚》英译本中的叙事建构[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3):129-135.
被引量:16
5
张厚刚.
论鲁迅、赵树理、莫言写作身份的建构[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5):135-140.
被引量:1
6
张新珍,郑子浩.
《小二黑结婚》英译本中被动句的翻译研究[J]
.文学教育,2020(33):28-29.
7
周景雷,郑慧文.
文学史中赵树理形象的嬗变[J]
.当代作家评论,2022(4):36-44.
8
张树锋.
大众化文学作品话语体系的生成与传播--以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媒介文本演化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5):5-8.
9
姜智芹.
“红色经典”海外传播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9(2):22-35.
被引量:1
10
傅修海.
左翼文学抒情传统的当代出发——《我们夫妇之间》文学思想史意义新论[J]
.当代作家评论,2024(4):92-102.
1
高捷.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美[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2):174-187.
被引量:1
2
潘兆明.
语言运用中的变异现象(上)[J]
.文史知识,1981,0(2):88-92.
3
姜慧,韦冬余.
论赵树理作品的特征及其语文教学的启示——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分析[J]
.课外语文,2018,0(12):190-191.
4
董大中.
赵树理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1):178-190.
被引量:11
5
曾昭群.
试论余华小说《活着》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J]
.中国培训,2017,0(14):294-295.
被引量:2
6
严静.
《活着》的悲剧审美[J]
.戏剧之家,2018(6):216-216.
7
刘永飞.
榜样[J]
.北方文学,2018,0(4):45-46.
8
张仁竞.
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的时空关系研究——以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为中心的考察[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2):88-96.
被引量:2
9
伍婉.
政治视域中农村青年妇女的翻身叙述——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婆媳关系[J]
.芒种(下半月),2018,0(3):59-6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