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国法院关于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的判例之评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条件公式并不能证立因果关系之存在,即便采取法定的条件公式并结合可预见性标准,行为人是否要对结果负责也尚未可知。因为对结果的归属而言,因果关系只是前提,更重要的视角是被增加的风险是否是不被允许的,此时必须结合规范的保护目的进行判断。当结果由被害人自我答责的危害行为导致时,不能归属于加功者。
作者
克劳斯·罗克辛
何庆仁
机构地区
德国慕尼黑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出处
《刑事法判解》
2012年第1期66-80,共15页
关键词
因果关系
客观归属
过失
自我危害
溯责禁止
分类号
D951.6 [政治法律—法学]
DD914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7
1
刘洪.
我国刑法共犯参与体系性质探讨——从统一正犯视野[J]
.政法学刊,2007,24(4):16-20.
被引量:12
2
江溯.
犯罪参与的二重性[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6):9-12.
被引量:17
3
周光权.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理解——兼与刘明祥教授商榷[J]
.法学研究,2013,35(4):180-194.
被引量:86
4
刘明祥.
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J]
.中国法学,2013(6):117-130.
被引量:97
5
劳东燕.
刑法中的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由故意的体系地位说起[J]
.比较法研究,2014,28(4):65-87.
被引量:57
6
何庆仁.
共犯论中的直接—间接模式之批判——兼及共犯论的方法论基础[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32(5):57-68.
被引量:25
7
庄劲.
客观归责还是主观归责?——一条“过时”的结果归责思路之重拾[J]
.法学家,2015(3):55-71.
被引量:39
8
秦雪娜.
共犯处罚根据的全新定位——改良的纯粹惹起说之提倡[J]
.环球法律评论,2015,37(5):78-97.
被引量:12
9
何庆仁.
归责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J]
.法学研究,2016,38(3):140-158.
被引量:54
10
吴斌,谢阗.
共同犯罪各行为人“归责”与“担责”的实质分离[J]
.中国检察官,2017(2):52-5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钱日彤.
从参与模式到归责模式:共犯归责路径的反思与选择[J]
.社会科学动态,2020(7):24-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纯燕.
对共同犯罪中“共同归责”与“单独归责”的审思[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37(5):90-101.
被引量:2
1
童德华.
刑法中的客观归属——关于因果关联的新视角[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6):46-52.
被引量:11
2
陈洪兵.
“致人重伤、死亡”类型化研究[J]
.兰州学刊,2012(3):141-147.
被引量:6
3
安达光治,孙文(译).
日本刑法中客观归属论的意义[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25(1):160-170.
被引量:9
4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原则[J]
.保密工作,2010(1):48-48.
5
意大利修宪公投被否总理伦齐宣布辞职[J]
.祖国,2016,0(24):7-7.
6
管宏杰.
对《侵权责任法》的几点思考[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23(2):79-81.
7
邓兴华.
要全面分析个别共犯的中止——兼与王世科同志商榷[J]
.法学,1991(1):20-21.
8
蔡桂生.
论被害人同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7-57.
被引量:10
9
包雯,张亚军.
论刑法中的客观归属论[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14(3):94-100.
被引量:2
10
松宫孝明,张小宁.
结果反(无)价值论[J]
.法学,2013(7):16-22.
被引量:22
刑事法判解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