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安全及保障战略
被引量:4
Strategy of China's Energy Security and Assurance
出处
《中国工程咨询》
2003年第12期25-28,共4页
China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廖泽前.能源安全的思考及建议[J].广西电业,2004(8):62-65. 被引量:5
-
2李连仲.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04(10):10-14. 被引量:12
-
3朱训.中国能源资源形势与战略对策[J].中国矿业,2005,14(1):1-6. 被引量:6
-
4谢胜强.我国能源供需波动变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6):20-24. 被引量:1
-
5管卫华,顾朝林,林振山.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401-407. 被引量:44
-
6史丹.解决我国“十一五”能源供需矛盾的政策措施[J].中国能源,2006,28(5):12-15. 被引量:5
-
7王碧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6):75-79. 被引量:8
-
8程美娥.中国能源安全的政策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44-49. 被引量:6
-
9[6]沈才彬.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N].经济学人周刊,2004-11-02. 被引量:1
-
10[7]皮特·S·古德曼.能源利用率低,中国的阴影[N].华盛顿邮报,2005-08-0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5
-
1王海蓉,杨彬彬.油品蒸发损耗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2):66-67. 被引量:1
-
2张茜.浅谈润滑油基础油损耗分析及控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11):224-224.
-
3熊德义.论我国走出自然资源困境的制度选择[J].理论学刊,2007(6):42-44.
-
4陈甲斌,贾文龙,殷俐娟.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国煤炭,2007,33(5):21-24. 被引量:11
-
5谭忠富,于超.基于DEA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效率实证研究[J].华东电力,2008,36(9):1-4. 被引量:12
-
6王庆.中国能源供求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76-79.
-
7揣小伟,黄贤金,王倩倩,钟太洋.基于信息熵的中国能源消费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8):1280-1285. 被引量:18
-
8江旭峰.成品油轮船岸交接中的计量损耗的分析和解决方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0):79-80. 被引量:3
-
9李姝,姜春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1):36-40. 被引量:21
-
10陈炳炎,宋劲军,黄永飞.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24):193-195.
同被引文献27
-
1廖泽前.能源安全的思考及建议[J].广西电业,2004(8):62-65. 被引量:5
-
2李连仲.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4(75):23-28. 被引量:13
-
3马凤良.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0(2):1-7. 被引量:8
-
4李连仲.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04(10):10-14. 被引量:12
-
5鞠海龙.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与我国石油安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34-37. 被引量:4
-
6朱训.中国能源资源形势与战略对策[J].中国矿业,2005,14(1):1-6. 被引量:6
-
7谢胜强.我国能源供需波动变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6):20-24. 被引量:1
-
8管卫华,顾朝林,林振山.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401-407. 被引量:44
-
9史丹.解决我国“十一五”能源供需矛盾的政策措施[J].中国能源,2006,28(5):12-15. 被引量:5
-
10王碧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6):75-7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4
-
1李朝飞.传统增长模式下的能源供求问题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3):1-6. 被引量:1
-
2程美娥.中国能源安全的政策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44-49. 被引量:6
-
3陈甲斌,贾文龙,殷俐娟.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国煤炭,2007,33(5):21-24. 被引量:11
-
4冯庆庭.云南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必要性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2-36.
二级引证文献16
-
1王海蓉,杨彬彬.油品蒸发损耗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2):66-67. 被引量:1
-
2张茜.浅谈润滑油基础油损耗分析及控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11):224-224.
-
3熊德义.论我国走出自然资源困境的制度选择[J].理论学刊,2007(6):42-44.
-
4陈甲斌,贾文龙,殷俐娟.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国煤炭,2007,33(5):21-24. 被引量:11
-
5谭忠富,于超.基于DEA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效率实证研究[J].华东电力,2008,36(9):1-4. 被引量:12
-
6王庆.中国能源供求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76-79.
-
7揣小伟,黄贤金,王倩倩,钟太洋.基于信息熵的中国能源消费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8):1280-1285. 被引量:18
-
8江旭峰.成品油轮船岸交接中的计量损耗的分析和解决方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0):79-80. 被引量:3
-
9李姝,姜春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1):36-40. 被引量:21
-
10陈炳炎,宋劲军,黄永飞.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24):193-195.
-
1张寿荣.我国钢铁工业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宏观经济研究,2005(5):17-20. 被引量:3
-
2柳书波.核能地理与核能利用[J].驻马店师专学报,1992,7(1):40-44.
-
3杨则正.美国的计算机产业:述评[J].管理观察,1996,0(11):46-46.
-
4翟红霞.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J].城市地理,2015(5X). 被引量:1
-
5世界石油的“家底”有多少[J].华人世界,2008(3):54-55.
-
6马生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山西经济跨越式发展[J].前进,2003(5):27-28.
-
7李克明.关于南宁市农业经济的几个问题[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1(4):26-27.
-
8刘方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03(1):12-12.
-
9王帅,雍岐东,刘叶.重庆市能源保障发展战略浅析[J].中国储运,2013(12):105-106.
-
10魏礼群.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半月谈,2003(1):32-3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