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轼《前赤壁赋》与僧肇的“物不迁”义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如何解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意蕴,笔者检索历年来学界已发表的研究文章,总感觉不惬人意。已有论者以佛教华严宗或禅宗解之,但我以为还是没有说到要害处。鉴于此文是传世名篇,而且早已选入中学课本,为稍有文学常识的人所熟知;因此再次追究这个问题,给出较为合乎文本实际的解释,仍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南宋理学家朱熹评论说:"东坡说得高妙处,只是说佛。"他在回答门人对《前赤壁赋》
作者
武道房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
出处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物不迁
僧肇
《前赤壁赋》
肇论
南宋理学
华严宗
东坡
天台德韶
舍尔巴茨基
放光般若经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
1
王水照,朱刚著..苏轼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629.
同被引文献
11
1
罗德荣.
《赤壁赋》·佛道儒·人生观[J]
.天津社会科学,1988(4):73-78.
被引量:2
2
林语堂.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被引量:7
3
蔡东藩,吕安世.蔡东藩说中国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45.
被引量:1
4
宁登国,赵立伟.
《前赤壁赋》主客问答结构的文化审美内涵[J]
.语文建设,2009(6):27-29.
被引量:10
5
汤仕普.
“镜花水月”的形成及其语义演变[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7):104-109.
被引量:2
6
贾峰.
“水月之喻”与“物不迁论”——谈苏轼《赤壁赋》的禅佛思想[J]
.语文建设,2015(3):43-45.
被引量:4
7
詹丹.
苏子何以能说服客人——重读《赤壁赋》兼与归青老师商榷[J]
.语文学习,2016(5):54-57.
被引量:2
8
焦杰.
试论水月观音在唐代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2(6):98-102.
被引量:1
9
谢炳军.
《东坡易传》融会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治《易》特色[J]
.世界宗教文化,2018(4):93-97.
被引量:1
10
刘驰.
《赤壁赋》思想考辨新得——兼论中国古代文学文本解读的科学方法[J]
.文学评论,2019(4):33-4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4
1
贾峰.
“水月之喻”与“物不迁论”——谈苏轼《赤壁赋》的禅佛思想[J]
.语文建设,2015(3):43-45.
被引量:4
2
郑坛建.
《赤壁赋》“水月之辩”哲理解读[J]
.语文学习,2020(10):43-46.
被引量:2
3
李山岭.
水月观音与《赤壁赋》的文本建构[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41(4):30-35.
4
余雷.
从中观学看《前赤壁赋》中的苏轼哲学思想[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39(7):22-29.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韩秀清.
《赤壁赋》“风”意蕴探析[J]
.语文建设,2017(4):42-43.
2
李山岭.
水月观音与《赤壁赋》的文本建构[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41(4):30-35.
3
周良华.
此身有时而尽,生命永远不灭--也就《赤壁赋》谈生命之变[J]
.语文教学通讯,2021(37):57-60.
被引量:1
4
张干.
苏轼《赤壁赋》中水与月的文学况味——基于物象、意象、意境[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5):15-19.
被引量:1
5
柳亚飞.
高中生活化古诗文教学摭谈[J]
.新课程研究,2024(16):62-64.
6
王淑杰.
浅析苏轼《赤壁赋》的艺术特色[J]
.青年文学家,2017,0(12X):87-87.
1
姜志勇.
知止方能心安[J]
.山西青年,2013(11):40-41.
2
姚南强.
再论“因三相”——对郑伟宏《“因三相”正本清源》的几点质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3):25-28.
被引量:3
3
生气的亚瑟[J]
.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低年级),2012(10):45-48.
4
辛嶋静志,裘雲青.
《列子》與《般若經》[J]
.汉语史学报,2014(1):5-14.
5
李明友.
陈亮对南宋理学的批评[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4(1):18-23.
6
王静.
陆九渊的教化途径与方法[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21-22.
7
卢钟锋.
张栻与南宋理学[J]
.天府新论,1992(2):6-13.
8
杜霖.
此心安处是吾乡——论苏轼《前赤壁赋》的审美运思[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12):12-13.
9
杨柳桥.
《大学》的“格物”即是《论语》的“正名”[J]
.哲学研究,1978(12):53-55.
被引量:2
10
方立天.
镇澄对僧肇《物不迁论》的批评[J]
.哲学研究,1998(11):55-60.
被引量:5
文学评论丛刊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