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轨迹
被引量:4
出处
《新视野》
CSSCI
2001年第5期19-21,共3页
Expanding Horizons
同被引文献12
-
1谈镇,黄瑞玲.经济增长:创新的制度、创新的技术和企业家[J].江西社会科学,1998,18(2):10-14. 被引量:1
-
2钟冒标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04(1). 被引量:1
-
3杨帆.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J].对外经贸实务,2000(10):3-4. 被引量:1
-
4吴立波.虚拟经济及其影响[J].经济学家,2000(5):46-51. 被引量:17
-
5吴开超,郭峰,陈焱.制度性边界与中国经济的制度性扩张[J].财经科学,2002(2):101-105. 被引量:5
-
6王元,胥和平.“十五”促进产业升级的技术政策研究(上)[J].航天工业管理,2002(3):2-5. 被引量:3
-
7王允贵.产业政策的中长期主题:发展中技术产业[J].管理世界,2002,18(4):72-77. 被引量:27
-
8李永周.后发优势与我国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2(3):19-23. 被引量:20
-
9赵晓.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J].开放导报,2002(6):5-8. 被引量:8
-
10杨菁菁.关于跨越式发展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2(9):76-8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泽宇.新型工业化:新内涵、新优势与新路径[J].质量与市场,2021(5):109-111. 被引量:4
-
2江强.江苏东陇海产业带空间重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7(1):238-239.
-
3赵立新.烟台加快发展的人口经济研究[J].人口学刊,2005,27(3):11-17. 被引量:1
-
4朱继民.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在首钢的实践[J].管理世界,2006,22(1):2-13. 被引量:6
-
5程培旻.略论东陇海产业带的资源整合与分工协作[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X):47-49. 被引量:1
-
6周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正确处理的四个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8-140. 被引量:2
-
7刘增科.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江苏省沿东陇海线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2006(7):39-41. 被引量:2
-
8宁世春,郭向荣.试析新余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的发展战略[J].新余高专学报,2007,12(6):5-7.
-
9邓水兰,温诒忠.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08(4):30-32. 被引量:1
-
10王泽宇.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路径浅析[J].经济师,2021(5):235-236.
-
1汪俊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增强全面发展的意识[J].浙江学刊,2003(1):14-15. 被引量:1
-
2张青.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J].统计与决策,2003,19(8):85-86. 被引量:2
-
3张泽荣.中国面向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J].四川经济研究,2004(1):4-7.
-
4西部大开发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J].经济界,2000(1):74-75.
-
5吴锋.简析“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新形势和要求[J].经济研究导刊,2017(7):1-2. 被引量:1
-
6陈宁,王润华.知识经济与中国现代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5):119-121.
-
7吴建选.无锡新区加快经济国际化的实践[J].江南论坛,2001(8):31-32.
-
8胡毅.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石[J].新疆财经,1997(5):6-8.
-
9杨松坤,钟森栎,晏若昆.经济特区对中国的意义[J].西部皮革,2017,39(10):87-87.
-
10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五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3(19):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