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40-1141,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参考文献11
1 刘琳.562名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125-127. 被引量:59
2 高艳华,王敏.影响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35-235. 被引量:11
3 刘宝花,黄悦勤,宋燕华,张津萼.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6-157. 被引量:63
4 沈渔村.精神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74~611. 被引量:10
5 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42. 被引量:4
6 杨美荣.河北省3所大学城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117-118. 被引量:14
7 周润馥.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心理学动态,1995,:59-64. 被引量:2
8 高艳华 王敏.影响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磨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6(23):235-235. 被引量:1
9 Hyler S E, Skodd AE, Oldham JM, et al. Validity of the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 Revision : A Replication in an Outpatient Sample[ J ].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1992, 33(2) :73 - 77. 被引量:1
10 Perils C, Jacobsson L, Lindstrom H,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ew inventory for Assessing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 J ]. Actapsychiat Scand, 1980, 61:265 - 27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8
1 陈绍健.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原因分析[J] .应用心理学,1988(4):46-54. 被引量:27
2 黎凡.兰州地区4868名大学生神经衰弱调查报告[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5):229-230. 被引量:35
3 赵靖平,沈其杰,郑延平.低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2):76-81. 被引量:193
4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被引量:694
5 董奇,夏勇.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5):218-220. 被引量:32
6 宋燕华,张津萼,李淑然,姚贵忠,唐宇,李箕君,高成阁,王文锦,孟薇,王捷.大学生神经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3-175. 被引量:52
7 《调查手册》编写委员会.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 (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4-49. 被引量:2
8 刘协和 沈渔鲀.神经症.精神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68. 被引量:4
9 李序科.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5. 被引量:1
10 张津萼 宋燕华 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试用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57-59.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151
1 何春辉,马华.浅谈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6):543-544.
2 贾文玲,王春成.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特点和教育方法探讨[J] .中外医疗,2008,27(17):96-97.
3 郑晓边.儿童异常发展的整合干预[J] .中国特殊教育,2004(7):47-51. 被引量:5
4 陈思,董宗旺,郝军.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教育探索,2008(3):125-126. 被引量:8
5 孙泽华.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z1):99-101. 被引量:1
6 兰宏勇,化存才,杨俊.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232-236. 被引量:1
7 朱李婷,刘远亮.大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等因素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82-86. 被引量:10
8 朱李婷,刘远亭.大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及其有关因素的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3(1):26-30.
9 刘宇兰,邹婉婧,张巍.临床专业与护理专业本科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1):3038-3039. 被引量:4
10 钱锦彬,郑剑虹.职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3(4):427-43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9
1 韩琪媛.近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947-948. 被引量:7
2 张兴贵,郑雪.青少年人格现代性的城乡差异比较[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6-11. 被引量:15
3 王亚南.高三学生的高考压力与人格现状研究[J] .心理科学,2001,24(1):104-105. 被引量:14
4 张运生.149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23-1524. 被引量:70
5 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罗琴,陈丽.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50-651. 被引量:14
6 胡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0):1275-1276. 被引量:20
7 何心展,张林,尤海燕,刁娟.7763名大学新生心理症状调查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81-83. 被引量:41
8 张伶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8):173-173. 被引量:3
9 张成普,湛凯.医科大学生心理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82-382. 被引量:3
10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5-45. 被引量:243
引证文献7
1 江长旺,郑红英.精神科门诊大学生就诊情况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29-30. 被引量:3
2 张成普,湛凯.医科大学生心理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82-382. 被引量:3
3 贺文阁,王晓林.医学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6):768-768. 被引量:2
4 闫学云,赵泽鹏.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析[J] .科教文汇,2009(13):68-68. 被引量:1
5 许凯,翟德春,范枚,于琪,王杨.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69-370. 被引量:3
6 刘爱楼.中医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9):3547-3550. 被引量:4
7 杜思慧,徐万蓉.青少年“近视人格”及其城乡差异——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J] .基础教育,2024,21(2):68-80.
二级引证文献16
1 史梦薇,王优,熊树林,赵高明,程刚.父母教养方式、黑暗人格、主观社会地位与大学新生抑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22,38(11):985-989. 被引量:1
2 陈晶,李俊,于冰琰,赵晓山,罗仁.心理亚健康在医学本科高年级学生中的表现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9):9962-9965. 被引量:11
3 贺文阁,王晓林.医学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6):768-768. 被引量:2
4 朱育锋,张胜利,马晓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0(24):124-125. 被引量:2
5 许凯,翟德春,范枚,于琪,王杨.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69-370. 被引量:3
6 韦亚丽,余跃生,何学华.医学生抑郁与应对方式的通径分析[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26(4):268-271.
7 郑铮,孙越异.大学生精神障碍康复站的构建与运行模式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4):91-92. 被引量:3
8 郑铮.“医院-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精神障碍康复体系的工作模式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7):78-79. 被引量:1
9 郑铮.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284-285. 被引量:3
10 严嵬,刘燕,刘寿,刘聪.青海大学医学院藏族大学生融入校园情况调查分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5(10):29-30.
1 孙建功,刘秀芬,付云,全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16(2):96-99. 被引量:12
2 程利娜.服刑人员与非服刑人员人格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69-71. 被引量:6
3 陈红.就诊于口腔科6例典型心理疾病患者的分析和处理[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15(10):574-576.
4 尹二荣.心理咨询临床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11(S1):77-78.
5 程利娜.服刑人员人格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27-5029.
6 新生儿肢体缺陷与孕妇吸烟有关[J] .医药论坛杂志,1994,5(6):36-36.
7 张红,杨帆,缪绍疆,汤炯.人格诊断问卷在心理治疗病房患者中的使用结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19-21. 被引量:1
8 孙莉.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典则相关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4):336-338. 被引量:2
9 高成阁,王赞利,纪术茂,陈元堂,马军平,陈策.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与人格障碍的对照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56-657. 被引量:2
10 付文青,阙墨春,孔明,赵幸福,王杏云,郭玲玲,周石雄,殷华.劳教吸毒人员人格障碍阳性率调查[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5):779-78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