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高盐稀态发酵法酿造酱油的生产技术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高盐稀态发酵法和低盐固态发酵法酿造酱油工艺条件的差异,论述了高盐稀态发酵法的特点以及酿造高盐稀态酱油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
作者
王立群
机构地区
安徽省轻工业设计院
出处
《山东食品科技》
2003年第9期4-5,共2页
关键词
高盐稀态发酵法
酱油
酿造
生产工艺
分类号
TS264.21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9
参考文献
5
1
蔡木易.
酱油市场发展趋势及生产企业的对策[J]
.中国调味品,2001,26(8):3-5.
被引量:8
2
刘立梅,顾立众.
酱油生产的新工艺[J]
.食品科学,1999,20(5):34-36.
被引量:3
3
路永芳.
谈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生产技术(一)[J]
.中国调味品,1999,24(10):18-19.
被引量:3
4
马辉明.
低盐固态酱油亦能与高盐稀醪酱油媲美质疑[J]
.中国调味品,1998(2):30-32.
被引量:2
5
Kobayashi, Makio, Hayashi. Supplementation of NaC1 to starter culture of the soy yeast.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 1998, 85 (6):642~6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林祖申.
21世纪酱油调味品的发展方向[J]
.中国调味品,2001(3):6-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0
1
王炜,贺稚非,李莉.
酱油发酵生产的现状及前景[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4,40(4):5-9.
2
黄勇,高冰,赵向东.
酱油熟料消化中蛋白质热变性的研究[J]
.中国酿造,2005,24(11):30-32.
被引量:3
3
李琢伟,刘芳,刘俊梅.
虾子酱油的研制[J]
.中国调味品,2009,34(4):76-78.
4
杜俊杰,叶兴乾,宣以巍,李佳.
浙江省酱油产品市场现状分析——以杭州市主要大型超市为例[J]
.中国调味品,2011,36(4):111-113.
5
李佳,李博,党亚丽,尹源明.
浙江省酱油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食品科技,2011,36(5):251-254.
6
朱史齐.
对我国酱油酿造几项新技术应用之浅见[J]
.中国调味品,2002,27(2):3-5.
被引量:3
7
朱史齐.
我国高档酿造酱油生产工艺应创新[J]
.中国调味品,2002,27(7):3-5.
被引量:3
8
王立群.
高盐稀态发酵酿造酱油的特点与生产工艺[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10):53-55.
被引量:2
9
彭海萍,王兰.
鲁梅克斯无盐保健酱油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2002,23(9):52-53.
10
宋璐瑶,张邵森,钟太萍,高佳慧,蒋雪薇,唐建立,宋春香,罗晓明.
高盐稀态酱醪中魏斯氏菌的筛选、性能及其对酱油风味的贡献[J]
.中国食品学报,2024,24(10):180-194.
同被引文献
64
1
汪建国,汪琦.
薏仁米黄酒的工艺研究[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7,24(4):35-37.
被引量:5
2
赵德安.
酱油酿造的主要工艺条件[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2(5):4-6.
被引量:3
3
殷东来.
固稀发酵酱油的生产工艺浅析[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4,21(4):14-17.
被引量:1
4
吕承广.
浅谈酱油香气形成途径及提高措施[J]
.中国调味品,1995,20(7):13-14.
被引量:6
5
翟玮玮.
酱油多菌种制曲工艺条件研究[J]
.中国酿造,2005,24(10):37-39.
被引量:11
6
鲁肇元,魏克强.
“酿造酱油”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综述[J]
.中国调味品,2006,31(1):28-31.
被引量:24
7
赵德安.
浅谈酱油酿造工艺的改革[J]
.中国调味品,2006(1):32-36.
被引量:11
8
蒋中海.
东北速酿大豆酱工艺[J]
.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111-112.
被引量:4
9
曹健.
食品风味物质的获取[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6,17(4):36-43.
被引量:15
10
郭峰,王斌,陆洋.
酱油中总酸和氨基酸态氮成分的快速检测及研究[J]
.食品科学,2006,27(12):699-70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7
1
王炜,贺稚非,李莉.
酱油发酵生产的现状及前景[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4,40(4):5-9.
2
王林祥,刘杨岷,王建新.
酱油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调味品,2005,30(1):45-48.
被引量:72
3
谭五丰,李月兰.
酱油混合曲天然发酵工艺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5):58-59.
被引量:5
4
王贻俊,樊育,HansH.
用电容率频谱法测量啤酒酵母的浓度和活性[J]
.酿酒科技,1999(5):74-76.
被引量:2
5
沈宪良.
黄豆酱技术工艺概述[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7):238-240.
被引量:9
6
何炯灵,张鉴平,姜佳丽,严婷婷,蒋予箭.
盐水浓度对酱油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16,35(4):34-37.
被引量:2
7
牟灿灿,卢红梅,陈莉,常冬妹,吴煜樟.
发酵方式对薏仁碎米酱油品质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2019,44(5):21-2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9
1
纪有华,王荣兰.
红烧肉风味形成途径探讨[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23(2):19-23.
被引量:20
2
杨荣华,何炘,戴志远.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酵前后贻贝蒸煮液中的香气成分[J]
.中国食品学报,2007,7(3):132-137.
被引量:8
3
张艳芳,陶文沂.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J]
.精细化工,2008,25(3):260-263.
被引量:31
4
熊芳媛,蔡明招,吴惠勤.
酱油香气成分的研究--头油和生抽香气成分的比较[J]
.中国酿造,2008,27(5):51-55.
被引量:25
5
张艳芳,陶文沂.
两种发酵酱油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J]
.精细化工,2008,25(5):486-490.
被引量:43
6
严留俊,张艳芳,陶文沂,王利平,吴胜芳.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酱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J]
.色谱,2008,26(3):285-291.
被引量:72
7
熊芳媛,蔡明招,吴惠勤,朱自鑫.
老抽香气成分GC-MS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7):100-105.
被引量:9
8
王鲁峰,张韵,徐晓云,潘思轶.
食品风味物质分离分析技术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63-465.
被引量:12
9
白凤翎.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09,28(2):5-7.
被引量:10
10
王光华.
磁场对厌氧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影响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3):6-8.
被引量:2
1
周靖波,黄儒强,叶绍锋,尹艳艳,徐可蔚,黄继红.
酱油发酵过程中异黄酮的含量变化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5,40(4):56-60.
被引量:5
2
扈圆舒,易九龙,梁亮,滑欢欢,曹猛.
高盐稀态发酵法酿造脱脂大豆酱油的工艺开发[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2):116-117.
被引量:2
3
吴婷,宋江,王远亮.
中国酱油酿造工艺[J]
.中国调味品,2012,37(6):1-3.
被引量:14
4
张春玲,杜以文,田桂芝.
利用玉米酒糟酿造酱油的研究[J]
.中国酿造,2008,27(3):71-73.
被引量:2
5
郭成宇,刘莹.
绿豆酿造酱油的工艺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04,29(6):21-23.
被引量:1
6
鲁肇元.
酱油生产技术(十一)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技术(五)[J]
.中国调味品,2002(11):45-48.
被引量:2
7
刘迎春,杜以文.
利用玉米胚芽粕酿造酱油的研究[J]
.山东食品发酵,2006(4):43-45.
被引量:12
8
鲁肇元.
酱油生产技术(八) 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技术(二)[J]
.中国调味品,2002(8):45-47.
9
孙桂芳,刘菁.
HACCP在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1999,15(6):34-35.
被引量:2
10
鲁肇元.
酱油生产技术(九)——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技术(三)[J]
.中国调味品,2002(9):44-47.
被引量:4
山东食品科技
200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