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艾略特《荒原》神话原型批评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神话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批评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流派之一。神话与文学、文化密不可分。文学作品和神话的联系反映在文学作品的“神话模式”中。艾略特的《荒原》运用神话模式构成了一系列的象征意象,蕴涵着追寻和复活的主题。
作者
陈静梅
机构地区
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3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神话原型
原型批评
荒原
象征
分类号
I7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洪增流,于元元.
《荒原》的宗教思想主线的重新探讨[J]
.外国文学,2004(5):72-79.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李晓宝.
艾略特的《荒原》: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宣言书[J]
.外国文学评论,1999(1):45-51.
被引量:5
2
陈红.
T.S.艾略特宗教观的转变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1):102-105.
被引量:10
3
喻天舒.
神王、渔王与荒原意象[J]
.国外文学,1995(1):117-122.
被引量:2
4
Richard Ellman, "The First Waste Land", in Eliot in His Time : Essay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Wasteland (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73).
被引量:1
5
.《新约·马太福音》,第26章34节[M].,..
被引量:1
6
.《旧约·出埃及记》,第17章6节[M].,..
被引量:1
7
.《旧约·列王记上》,第8章35,36节[M].,..
被引量:1
8
.《旧约·耶利米书》,第50章12节[M].,..
被引量:1
9
Eloise Knapp Hay, T. S. Eliot's Negative Way (Cambridge, MA: Harvard UP, 1982).
被引量:1
10
B.C. Southam, A Guide to the Selected Poems of T.S. Elio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94),p. 19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7
1
任丽波.
神话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浅析艾略特《荒原》的写作手法[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63-65.
被引量:1
2
梁晓冬.
中国“十五”期间英国诗歌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36-42.
被引量:1
3
于元元,洪增流.
T.S.艾略特的反女权主义倾向[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67-70.
被引量:1
4
洪增流,于元元.
《四首四重奏》中的自赎之路[J]
.外国文学,2006(3):36-44.
被引量:3
5
张静.
基督教对中西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43-45.
被引量:1
6
赵凤兰.
简析艾略特《荒原》的语言学特征[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44-45.
7
江群,蔡玉辉.
《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6):703-708.
被引量:4
8
林菊芳.
精神荒原,终极救赎——基督教视角下的《荒原》解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102-105.
9
钱小丽.
A Quest for the Spiritual Salvationin The Waste Land[J]
.科技信息,2009(12):130-130.
10
乐美儿.
幻灭以后:“桃源”与“荒原”文化困境和出路的比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71-7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
1
魏大海.
村上春树小说的异质特色——解读《海边的卡夫卡》[J]
.外国文学评论,2005(3):92-97.
被引量:38
2
林玉蓉,刘立辉.
艾略特《荒原》的时空主题研究[J]
.外语教学,2008,29(2):56-60.
被引量:4
3
刘立辉.
变形的鱼王:艾略特《荒原》的身体叙述[J]
.外国文学研究,2009,31(1):50-59.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2
1
吴弈凡.
《海边的卡夫卡》的神话原型探究[J]
.文学教育,2011(8):92-93.
被引量:2
2
丁一宁.
艾略特《荒原》中的颓废生活[J]
.作家,2014,0(11X):110-11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洁.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人物比较[J]
.文学教育,2015(12):28-31.
被引量:1
2
车金善.
从《海边的卡夫卡》解析村上文学的精神内涵[J]
.长江丛刊,2019,0(33):4-5.
1
吴微,张喜丰.
托·斯·艾略特《荒原》中的女性观[J]
.飞天,2009(22):90-91.
被引量:1
2
陈红.
试析艾略特《荒原》的艺术魅力——思辩的力量震撼诗坛[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2):76-78.
被引量:5
3
林曦.
艾略特《荒原》的传统意识[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29(6):54-59.
被引量:1
4
崔艳,李忠霞.
艾略特《荒原》的认知诗学解读[J]
.作家,2015,0(11X):92-93.
5
李如,张文娟.
救赎的可能——艾略特《荒原》的一种解读[J]
.文学界(理论版),2011(2):160-161.
被引量:3
6
徐绛雪,俞晓华.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意象的选择看艾略特《荒原》的主题[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1(7):82-85.
被引量:1
7
杨彦清.
“有韵味的牢骚”——艾略特《荒原》新解[J]
.新西部(理论版),2010(12):105-105.
8
陈思.
浅析艾略特《荒原》的写作手法[J]
.语文建设,2014(12X):57-58.
9
杨会敏.
将“翻译文学”注入外国文学教学的实践——以艾略特《荒原》为例[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1):107-112.
被引量:2
10
董鸣鹤.
荒凉中的渴望——托马斯·史特恩斯·艾略特《荒原》的主题[J]
.青年文学家,2013,0(9X):44-45.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