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知识观的变化与主体性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长期以来对哲学语言的过度依赖和在概念理解上的思维定势,主体性教育理论忽视了对生活与时代变革、个体健全发展与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关注。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浪潮面前,主体性教育理论必须面对新的知识观,克服理论的工具理性局限,以新的标准审视其理论的概念与框架及其实践模式,从时代变化中汲取发展的动力,实现理论的扬弃。
作者
温正胞
机构地区
杭州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4,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知识观
主体性教育
思维定势
教育理论
传统文化价值
实践模式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85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1
王道俊,郭文安.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J]
.教育研究,1989,10(9):14-17.
被引量:40
2
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77.
3
朱佩荣.
季亚琴科论教学的本质(下)[J]
.外国教育资料,1993(6):20-27.
被引量:26
4
康永久,吴航.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冲突与走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4):1-6.
被引量:21
5
王策三.
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80-87.
被引量:163
6
和学新.
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J]
.教育研究,1997,18(11):36-40.
被引量:62
共引文献
285
1
龙洋.
主体性视角下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治保障[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9(1):165-176.
2
伍汝辉.
学生评教中的主体性与评教指标体系构建[J]
.大视野,2021(3):45-51.
被引量:1
3
徐红梅.
构建生态型中学语文课堂探析[J]
.科教文汇,2007(31).
4
陶能祥.
幼儿主体性及其发展[J]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1):110-114.
被引量:6
5
董健.
教育伦理: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J]
.职大学报,2007(4):116-118.
6
廖怡华.
从原始理念到现代理论——关于我国主体性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66-67.
被引量:1
7
雷金火.
论创新教育的本质[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125-126.
8
姚婧,谭晓园.
论主体性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2):10-13.
被引量:3
9
肖川.
论创新教育[J]
.教育研究,1999,20(11):11-14.
被引量:145
10
陈理宣.
主体教育思想研究述评[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5):65-6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2
1
林建成.
现代知识论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J]
.社会科学,1997(6):42-45.
被引量:23
2
冯向东.
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25-30.
被引量:73
3
柳谦.
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J]
.成人教育,2004,24(11):31-32.
被引量:6
4
冯建军,尚致远.
走向类主体——当代社会人的转型与教育变革[J]
.教育研究,2005,26(1):23-29.
被引量:38
5
赵振红.
论主体间性教育交往[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91-93.
被引量:6
6
尤肖南.
略谈主体间性教育观[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23(6):56-58.
被引量:4
7
张俭民,肖云龙.
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74-176.
被引量:33
8
李政涛.
论“直面教育实践”[J]
.上海教育科研,2006(2):4-7.
被引量:7
9
杨承印,马艳芝.
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
.教育学报,2007,3(2):46-49.
被引量:30
10
刘芳.
师生关系的转变:从主体性教育到主体间性教育[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61-6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刘芳.
论主体间性教育中的师生关系[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23(1):39-41.
被引量:8
2
刘芳.
师生关系的转变:从主体性教育到主体间性教育[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61-63.
被引量:2
3
陆继凤.
平等与对话——主体间性视野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
.现代企业教育,2008(14):185-186.
4
齐敏,任永泽.
论教师的生命实践[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14(2):19-24.
5
张欣.
基于知识建构视角的探究式教学低效性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4(12):45-47.
被引量:5
6
赵冬梅.
论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基于课堂教学场域的视角[J]
.当代教育科学,2014(18):11-1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陆继凤.
平等与对话——主体间性视野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
.现代企业教育,2008(14):185-186.
2
肖尔盾,金长伟.
论体育教学师生关系中的主体间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2):103-105.
3
谭燕.
高校师生间知识转移探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2):21-23.
被引量:6
4
徐向明,卢清.
对教师主体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审视[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73-74.
被引量:1
5
李新民.
主体间性:艺术教育达致有效性的选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3):26-28.
被引量:3
6
马尚云.
主体间性视阈下的师生关系:共在、共创、共长、共享[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1):64-67.
被引量:15
7
李福祥,李兆元,吴安君,罗佳义.
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高校花样轮滑课考核评价的研究[J]
.冰雪运动,2013,35(3):78-81.
被引量:1
8
肖华.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以《动漫与数字产业经营管理》为例[J]
.林区教学,2016,0(1):7-8.
被引量:1
9
窦全丽,张仁波,钱正敏.
偏远山区初中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以生物为例[J]
.亚太教育,2016,0(13):235-235.
10
赵冬梅.
论我国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J]
.当代教育科学,2016(8):3-6.
被引量:3
1
季思.
中国应积极倡导新型全球化[J]
.领导科学,2016,0(21):20-20.
2
曾媛.
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四种教育[J]
.经营与管理,2014(8):27-28.
3
梁文道.
宏大[J]
.新世纪周刊,2013(27):96-96.
4
王蔚.
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00(1):10-15.
5
许映霞.
合理运用多媒体,打造优质政治课堂——《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整合案例研究[J]
.考试周刊,2012(51):135-136.
6
张孝通.
目前技工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11-111.
7
张喆.
技工教育办学特色的市场思考[J]
.管理观察,2011(19):6-6.
8
蔡永城.
主体性教育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发展[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33):15-17.
9
郑金洲.
教材解读的边界[J]
.新教师,2016(4):5-6.
被引量:2
10
金薇薇.
学校文化在积淀中走向生成(下)——学校文化需要相应的载体,更需要“软件”的支撑[J]
.学校管理,2007,0(5):4-7.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