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殷墟甲骨刻辞中“暨”的词性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殷墟甲骨刻辞"暨"字的全面考察,认为:1.被认定为连词和被认定为"祭名"的"暨"实际上是一个动词,其意义为加上、附加;2."暨"也不是副词,其后的成分无论是体词性的或谓词性的,都是它的宾语。
作者
杨逢彬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52,共5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殷墟甲骨刻辞
“暨”字
词性
古典汉语
语法
连词
动词
意义
副词
宾语
体词性
谓词性
祭名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0
1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中华书局,1988年..
被引量:29
2
管燮初1953.《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中国科学院.
被引量:1
3
沈培著..殷墟甲骨卜辞语序研究[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233.
4
郭沫若1982.《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
被引量:5
5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1613.
6
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1998:
7
姚孝遂,肖丁著..小屯南地甲骨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373.
8
姚孝遂主编,肖丁副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 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8:596.
9
于省吾主编,姚孝遂按语编撰..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910.
10
赵诚1986.《甲骨文虚词探索》,《古文字研究》第15辑,中华书局.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33
1
赵世超.
铸鼎象物说[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139-144.
被引量:16
2
李建.
西周初期人文意识与历史观念的转变及其意义[J]
.孔子研究,2004(6):40-45.
被引量:3
3
胡雅丽,黄义军.
楚人卜筮概述[J]
.江汉考古,2002(4):70-74.
被引量:1
4
何琳仪.
楚王熊丽考[J]
.中国史研究,2000(4):13-16.
被引量:9
5
崔同.
商代新闻传播范围初探[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6):133-136.
6
杨小彦.
中国古代城市方形制度与等级空间关系初探[J]
.新美术,2007,28(3):68-82.
被引量:4
7
朱金发.
论“风”诗的起源[J]
.中州学刊,2007(5):197-199.
被引量:1
8
刘乃寅.
何以西北?——国史上西北情结的渊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4):5-12.
被引量:4
9
熊伟业.
汉代社会环境与贵族文士生活方式——汉大赋体制形成过程中的时代因素[J]
.求索,2007(12):215-217.
被引量:1
10
王处辉.
论中国社会价值系统的一主多元特性[J]
.江海学刊,2008(5):117-123.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87
1
徐志林,刘彭冰.
甲骨卜辞双宾结构原型范畴理论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6):103-110.
被引量:1
2
陈练文.
殷墟甲骨卜辞句法研究[J]
.长江学术,2009(1).
被引量:1
3
郭凤花,任群英.
甲骨文“有、无”句[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被引量:1
4
郑继娥.
甲骨文中动宾结构类型及其语义关系[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77-82.
被引量:3
5
徐志林.
甲骨卜辞中“三宾语”问题的反思[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60-66.
被引量:2
6
郭锡良.
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
.古汉语研究,1998(1):1-5.
被引量:109
7
梅祖麟.
介词“于”在甲骨文和汉藏语里的起源[J]
.中国语文,2004(4):323-332.
被引量:24
8
郭锡良.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
.中国语文,1997(2):131-138.
被引量:144
9
沈培.
殷墟甲骨卜辞中主语的位置及相关问题[J]
.古汉语研究,1992(4):40-46.
被引量:1
10
张玉金.
也论殷墟甲骨刻辞中“暨”的词性[J]
.殷都学刊,2004,25(2):1-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6
1
张玉金.
也论殷墟甲骨刻辞中“暨”的词性[J]
.殷都学刊,2004,25(2):1-5.
被引量:7
2
武振玉.
两周金文中的“偕同”类介词[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2):21-23.
3
武振玉.
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1):80-83.
4
武振玉,梁浩.
殷周金文实词虚化研究[J]
.求是学刊,2013,40(5):149-154.
被引量:2
5
喻遂生.
甲骨文“暨”连词用法说[J]
.古汉语研究,2013(4):64-68.
被引量:1
6
张玉金.
21世纪以来甲骨文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出土文献,2021(2):1-1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武振玉.
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1):80-83.
2
李发,向仲怀.
甲骨文中的“丝”及相关诸字试析[J]
.丝绸,2013,50(8):1-5.
被引量:8
3
武振玉,梁浩.
殷周金文实词虚化研究[J]
.求是学刊,2013,40(5):149-154.
被引量:2
4
喻遂生.
甲骨文“暨”连词用法说[J]
.古汉语研究,2013(4):64-68.
被引量:1
5
魏金光.
殷商介词的甄辨及确认[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4(1):102-108.
被引量:1
6
邓飞.
系统体例、语义框架与古文献释读[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2):155-163.
被引量:2
7
芦金峰.
殷墟甲骨文及卜辞所见商代摔跤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2):28-33.
被引量:3
8
廖欣欣.
试析“即”的语义虚化演变过程[J]
.汉字文化,2020(9):122-123.
9
张玉金.
21世纪以来甲骨文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出土文献,2021(2):1-16.
10
蒲东族,潘玉坤.
最近十几年的金文语法研究[J]
.中国文字研究,2022(1):76-85.
1
陈练文.
甲骨文句法研究综述[J]
.学习月刊,2007(24):44-45.
被引量:1
2
田瑜娥.
殷墟甲骨刻辞兼类词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09(21):97-97.
被引量:1
3
杨逢彬.
殷墟甲骨刻辞中“以”“比”非连词说[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1):95-97.
被引量:2
4
杨逢彬,杨蓉蓉.
关于殷墟甲骨刻辞中“于”的连词用法[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1):76-77.
被引量:2
5
杨逢彬.
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能肯定存在连词[J]
.古汉语研究,2003(3):48-53.
被引量:7
6
杨逢彬,田雨.
关于殷墟甲骨刻辞的形容词[J]
.古汉语研究,2001(1):63-69.
被引量:18
7
罗振跃.
试说早期水名汉字的声符含义[J]
.古汉语研究,1999(3):39-40.
8
唐生周.
“三”表示多数的文化心态及其产生的时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4):68-73.
9
方玄昌.
“白话文需要古典汉语的熏陶”——台湾作家龙应台答中国《新闻周刊》问[J]
.新闻周刊,2004(16):25-25.
被引量:2
10
张玉金.
释甲骨文中的[J]
.古汉语研究,1996(4):18-24.
被引量:2
中国语文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