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1,共2页
Chinese Talents
同被引文献33
-
1洪燕云,吴健,陈慕.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6):137-142. 被引量:11
-
2许秀菊.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2(S1):45-47. 被引量:4
-
3朱乾宇,侯祖戎.民族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剩余劳动力转移——兼论劳动力转移中的补偿机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4(8):29-32. 被引量:5
-
4谢旭辉.加速人力资源开发是云南“同步实现小康”的“高速公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41-42. 被引量:3
-
5云飞扬.人才西进——西部大开发中一支越来越雄壮的力量[J].中国人才,2004(10):11-15. 被引量:1
-
6张向前,陈晖,黄种杰.试析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54-57. 被引量:13
-
7魏卫,吴敏.企业人才流失与危机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2):70-73. 被引量:26
-
8曹诗图,段波.人才资源的“生态开发”[J].人才开发,2003(1):10-11. 被引量:16
-
9张呈琮,郑连保.人才立法问题初探[J].人才开发,2003(1):44-45. 被引量:5
-
10李梅.如何降低员工的流失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3):55-57.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5
-
1马杰.人才资源使用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7-20. 被引量:2
-
2张广学.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人才流失的思考及对策[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74-76. 被引量:1
-
3鲁建彪.西部民族地区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3):108-112. 被引量:9
-
4梅端智,张和平.加快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J].青海师专学报,2006,26(6):27-31. 被引量:1
-
5房栋,王炜.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的内在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2010(3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5
-
1赵云山,王凤德,甘晓芳.我国边疆地区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基于Y学院的实践探索[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1,33(S1):634-636.
-
2范玉洁.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基于对湖北恩施州鹤峰县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9,0(11):53-54.
-
3许文兴,许驰,周国荣,曾闽雄.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区人力资源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1-6.
-
4黄柱坚.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防范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08Z):309-311. 被引量:2
-
5张晓静.青海省人力资源开发刍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8(2):54-57. 被引量:2
-
6刘亦晴,胡鹏.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一个文献综述[J].企业活力,2011(1):68-71. 被引量:5
-
7古雪燕.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J].河北企业,2011(2):63-64. 被引量:1
-
8刘洁婷.论人才的双逆向流动[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11):37-38. 被引量:1
-
9朱吉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流失与对策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5(1):35-38.
-
10张赫楠.欠发达地区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导向问题研究——以白城地区为例[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10):87-88.
-
1罗强,汪贤裕.隐性投资的博弈分析[J].经济数学,2003,20(1):19-24.
-
2李茂泉,李鸿光.高昂的代价[J].两岸关系,2000(10):53-53.
-
3奚国泉,杨洪常.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增值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3(6):65-67. 被引量:6
-
4杨清润,朱义令,章逸.大学生人力资本差异的成因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3):83-84. 被引量:3
-
5陈永利.隐名投资中显名投资人“代为投资”会计核算初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8(8):22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