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38
-
1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被引量:1
-
2胡光明.《北洋新政与华北城市近代化》[J].城市史研究,:34-34. 被引量:1
-
3《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侯振彤译,1986年(内部发行),第19页。 被引量:1
-
4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1):15-24. 被引量:11
-
5罗威廉:《晚清帝国的“市民社会”问题》,收入邓正来等编《国家与市民社会》2002年版,第407页。 被引量:2
-
6胡光明.论早期天津商会的性质与作用[J].近代史研究,1986(4):182-223. 被引量:40
-
7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A].(邓正来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C].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页、第422页. 被引量:5
-
8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附录,转引自胡光明《论早期天津商会的性质与作用》,《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 被引量:1
-
9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516页。 被引量:1
-
10乔志强主编..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56.
共引文献60
-
1赵珊.中国商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理论反思与实践路径[J].开放时代,2023(4):207-223. 被引量:3
-
2张松.试析民初商事公断的法律性质——基于非诉讼纠纷解决的视角[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1):142-150. 被引量:2
-
3虞和平.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行会的近代化[J].历史研究,1991(6):122-135. 被引量:17
-
4沈祖炜.近几年国内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述评[J].历史研究,1989(2):87-102. 被引量:2
-
5徐永志.论20世纪初直隶地区的社会整合──兼评袁世凯与北洋新政[J].清史研究,2000(3):1-12. 被引量:5
-
6黄福才,李永乐.论清末商会与行会并存的原因[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3):60-68. 被引量:11
-
7李建民.京津冀城镇化及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J].人口与经济,2014(1):3-7. 被引量:22
-
8虞和平.商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自为”化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1(3):25-41. 被引量:10
-
9任云兰.论近代中国商会的商事仲裁功能[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4):119-126. 被引量:27
-
10邱澎生.市场、法律与人情——明清苏州商人团体提供“交易服务”的制度变迁[J].开放时代,2004(5):73-90.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86
-
1邓红.论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J].抗日战争研究,1999(2):107-118. 被引量:9
-
2徐国利.关于“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1998(2):122-139. 被引量:21
-
3庄志龄.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社会教育[J].史林,1998(4):75-83. 被引量:2
-
4宣统二年归国留学生史料续编[J].历史档案,1997(4):52-66. 被引量:12
-
5桑兵.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J].近代史研究,1991(6):53-76. 被引量:42
-
6吴玉琦.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81-84. 被引量:2
-
7万新方.抗日根据地太行区的冬学运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6):55-56. 被引量:7
-
8王奇生.近代留学生与中国官僚政治[J].历史档案,1991(1):105-110. 被引量:5
-
9吕漠野.补正两条[J].鲁迅研究动态,1986(4):41-42. 被引量:1
-
10张秦英,刘汉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5(3):33-3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5
-
1周淑彦,王雪.谈清末民国时期的山西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10-10.
-
2张惠梅.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正规教育支持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2):14-17.
-
3赵静.融媒体视阈下新闻编辑的发展策略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1(7):35-36. 被引量:1
-
4饶林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的问题、范式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8):27-40. 被引量:4
-
5周俊博.晚清湖北军事近代化的尝试:军事教材《湖北武学》翻译考[J].外国语文研究,2023,9(6):72-81. 被引量:1
-
1高晓芳.经世致用教育思想及其对近代外语教育的推进[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2):49-52. 被引量:3
-
2张庆,沈永江.希腊教师情感能力发展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2):44-46. 被引量:2
-
3刘亚玲.略论张之洞的教育管理思想[J].咸宁学院学报,2007,27(4):159-161. 被引量:1
-
4熊素芳.《〈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18(1):44-50. 被引量:1
-
5彭先桃.关于产学合作教育的理性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5):124-127.
-
6曹蓉,周明.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J].文教资料,2016(22):143-144.
-
7花齐.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因与价值取向[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5):249-249.
-
8刘月雷,张舒予.基于ICT的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J].信息技术教育,2003(14):70-72. 被引量:2
-
9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评论,2014(6):127-129. 被引量:77
-
10骆殿兵.基于自主发展的“四步促学”教学模式[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5(11):4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