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7-68,共2页
China Labor
同被引文献18
-
1翟玉娟.中国劳动监察的困境与挑战——以劳动行政部门的屡屡败诉为例[J].行政与法,2008(8):75-79. 被引量:19
-
2肖竹.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的裁审体制及与劳动监察的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2):37-40. 被引量:4
-
3陶然.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探讨[J].求实,2004(7):66-68. 被引量:6
-
4吴桂山.我国劳动监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商务,2010(14):250-250. 被引量:3
-
5辜明安.法治视角的社会信用之构建刍议[J].河北法学,2006,24(4):33-38. 被引量:10
-
6扈春海.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三方原则的应用探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21(2):37-41. 被引量:2
-
7[3]江海洋.试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EB/OL].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display.asp?ArticleID=3190,2007-06-15. 被引量:1
-
8[6][8][10]王益英.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
9王天玉.借鉴与整合:从英国ACAS看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改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2(1):78-82. 被引量:13
-
10王辉.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价值评析及制度重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2(2):49-5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徐喜波.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J].求索,2009(6):144-146. 被引量:4
-
2王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调解效力规定存在的缺失与完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2(3):81-84. 被引量:3
-
3李小鲁.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重庆永川区区域性专业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实践经验和展望[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4(5):41-45. 被引量:3
-
4李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价值考量与构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34(3):79-82. 被引量:4
-
5洪伟毅.劳动争议解决中的仲裁中心主义——对调解、仲裁、裁判相互关系的思考[J].福建法学,2008,0(4):28-32.
-
6王振华.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评析与完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3):86-89.
-
7王洋洋,王美蓉.关于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制度的调查报告——基于南京市18个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实地访谈调查[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8):9-11.
-
8谢鹏鑫.近年来国内劳动争议调解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32(1):32-39. 被引量:17
-
9刘向荣,袁友军.广东商(协)会调解参与社会建设研究[J].岭南学刊,2015(3):100-106. 被引量:1
-
10侯海军.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改革设想[J].中国集体经济,2016(16):99-10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