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1世纪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 本文讨论如何根据工程师培养的要求,努力建立适应于中国国情的、能够良好自相适应与匹配的工程教育体系.要预计将来,先必须正确分析现在.中国工程教育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举其大者于下:
作者
余寿文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2年第12期9-11,共3页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中国高校
经济全球化
工程师资格认证
教学观念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22
同被引文献
85
1
陈新艳,张安富.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借鉴价值[J]
.理论月刊,2008(10):166-168.
被引量:34
2
高益庆,刘高航,刘志和,周贤良,蔡永国.
工程教学和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3):20-24.
被引量:8
3
余修日,花明,简正凤,邹红梅.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式——我国理工科大学与美国理工科大学实践教学比较[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1):61-63.
被引量:13
4
ShirleyAnnJackson,学白羽.
工程教育的变革与挑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1-7.
被引量:6
5
杜伟胜,刘虎,冀建利.
综合运用、多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J]
.物理与工程,2004,14(6):51-53.
被引量:5
6
樊华.
高等工程教育范式革命与发展战略选择[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75-79.
被引量:2
7
刘少雪.
21世纪工程素质教育刍议[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3):111-114.
被引量:19
8
苏永强,黄玲.
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工程教育改革[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41-43.
被引量:21
9
邓元龙,费跃农,阮双琛,吴玉斌.
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验教学改革[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2):55-56.
被引量:14
10
张海英.
工科院校应该以培养工程师为主——张光斗院士访谈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3):1-4.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15
1
陈新艳,张安富.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借鉴价值[J]
.理论月刊,2008(10):166-168.
被引量:34
2
余寿文,王孙禺.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1-7.
被引量:60
3
李虎成,陈利利,张君安.
关于构建和完善工程教育体系的思考[J]
.经济师,2004(11):121-121.
被引量:1
4
苏永强,黄玲.
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工程教育改革[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41-43.
被引量:21
5
余寿文,李曼丽.
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4):9-11.
被引量:20
6
江安凤,吴锵.
回归工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5-7.
被引量:14
7
李国富,叶飞帆.
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2):69-73.
被引量:1
8
张智钧.
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12):139-141.
被引量:139
9
齐锐.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16):253-253.
被引量:9
10
徐健,张承谱,丁伯慧,徐慧,杨林.
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图学课程的改革诌议[J]
.工程图学学报,2011,32(3):86-9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322
1
乔伟峰,符杰,王孙禺.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挑战与对策[J]
.科教发展研究,2023(2):46-61.
被引量:4
2
许晓东.
面向未来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中的三组重要关系:工程与科学、工程与人文、理论与实践[J]
.科教发展研究,2021(1):58-77.
3
满园春.
教育培养工程的实施与创新策略[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8):196-197.
4
刘乐乐,于洪丹,梅媛.
基于科研管理视角的学术研究功利化原因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8):104-105.
被引量:1
5
黄天立,吴韬.
基于注册结构工程师制度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
.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18(S1):94-96.
被引量:11
6
陈新艳,张安富.
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及借鉴价值[J]
.理论月刊,2008(10):166-168.
被引量:34
7
陈新艳,张安富.
中德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质制度之关系比较[J]
.理论月刊,2009(2):145-147.
被引量:5
8
陈书乔,郭桂英,严岭.
论地方工科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化与创新[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74-77.
被引量:1
9
赵羽习,申士军,姜秀英,邹道勤,金伟良,罗尧治.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改革中促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2):55-58.
被引量:13
10
郑其婷,张金钢.
“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
1
首届中国制冷学会制冷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在全国进行[J]
.制冷学报,2005,26(4):39-39.
2
乐平海.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3(3):190-191.
3
孙彬.
大者恒大,强者愈强——访玛帕中国(上海玛帕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宜平先生[J]
.汽车制造业,2012(21):24-25.
4
姜嘉乐,张海英.
中国工程教育问题探源——朱高峰院士访谈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6):1-8.
被引量:19
5
见习包装与食品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实施细则(修订)[J]
.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27(2):63-64.
6
何力钧.
磨床表面波纹成因与消除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19):40-40.
7
中国制冷学会开展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J]
.制冷,2005,24(2):87-87.
8
2008年中国制冷学会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信息[J]
.制冷,2008,27(1).
9
国际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资格认证概况介绍[J]
.自动化博览,2006,23(1):4-6.
被引量:5
10
制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J]
.制冷,2009,28(2):87-87.
中国大学教学
200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