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印象:1989—2001
被引量:
6
The Image of China among American Public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是制约美国政府对华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 1 989年至 2 0 0 1年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印象 ,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中国威胁论、现象、港院等的看法。
作者
李宝俊
李存娜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太平洋学报》
2002年第4期22-31,共10页
Pacific Journal
关键词
美国公众
中国
国家形象
政治
经济
社会印象
中美关系
社会
'中国威胁论'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D61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2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1
沙莲香著..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339.
2
李期铿,梅仁毅.
世纪之交美国人对自身、世界和中国的看法[J]
.国际论坛,2001,3(3):22-29.
被引量:5
3
时殷弘.
20世纪西方大众政治对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的影响[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38(3):143-15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时殷弘.
旧欧洲的衰颓──论两战之间的英法外交与国际政治[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6):8-16.
被引量:8
2
时殷弘.
现代大众政治的兴起与其欧洲国际政治效应[J]
.史学月刊,2000(2):90-95.
被引量:5
3
汉斯·摩根素.国际纵横策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第1版223页.
被引量:2
4
Geoffrey Barraclough.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History [ M ]. Harmondsworth, Middlesex: Penguin Books,1967.
被引量:1
5
K. J. Holsti.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M],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77.
被引量:1
6
Ceorge F. Kennan. The Decline of Bismark's Euxopean Order [M]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被引量:1
7
Gordon A. Craig, Alexander George. Force and Statecraft : Diplomatic Problems of Our Tim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被引量:1
8
Gordon A.Craig, Felox Gilbert,Introduction[A]. The Diplomats ,1919-1939 [Z], New York: Atheneum, 1963.
被引量:1
9
Harold Nicolson. The Evolution of Diplomacy[M] New York: Collier Books, 1962.
被引量:1
10
Ian Clark. The Hierarchy of States : Reform and Resistance in the Intrnational Order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
1
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6(3):43-44.
2
余建军.
“从一万米高空”看中国?——《我看中国》的启示[J]
.美国研究,2004,18(3):126-133.
3
任德胜.
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其类型[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56-59.
4
任德胜,郭凤仙.
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表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6-30.
被引量:1
5
钟龙彪,王俊.
从单层博弈到双层博弈:中国外交决策模式的变迁——以中国“复关”、“入世”谈判为例[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7):62-68.
被引量:12
6
王存刚.
公众对中国外交的参与及其影响--基于2003年的三个案例的研究[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3):74-96.
被引量:8
7
张昆,王孟晴.
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6):77-84.
被引量:1
8
成汉平,宁威.
国家利益论视角下的中缅关系——民盟执政时期中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J]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0(1):100-112.
被引量:4
9
刘卫东.
解读负面观念的由来——用学习进化理论解释美国的中国观[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3):43-4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22
1
倪世雄,李淑俊.
从公众-国会-政府的互动关系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J]
.美国研究,2007,21(4):81-94.
被引量:14
2
余建军.
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J]
.美国研究,2004,18(2):58-78.
被引量:16
3
傅高义.
美国人看美国、中国与世界[J]
.美国研究,2001,15(2):114-123.
被引量:9
4
黄会健,冷占英,顾月秋.
话语分析的建设性转向——从批评话语分析到积极话语分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6.
被引量:45
5
王立新.
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J]
.世界历史,1998(1):13-20.
被引量:23
6
时光.
论认知过程中的情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8(2):97-101.
被引量:6
7
王秉铎.
社会心理学对第一印象的一些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108-112.
被引量:4
8
袁明.
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兼议“精英舆论”[J]
.美国研究,1989,3(1):37-51.
被引量:11
9
王立新.
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以艾奇逊和“承认问题”为中心的再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77-191.
被引量:18
10
邱美荣.
威胁认知与朝核危机[J]
.当代亚太,2005(6):3-11.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6
1
余建军.
“从一万米高空”看中国?——《我看中国》的启示[J]
.美国研究,2004,18(3):126-133.
2
刘新华,秦仪.
威胁认知:美国对中国发展的错误知觉[J]
.现代国际关系,2006(6):28-34.
被引量:13
3
苗红娜.
美国公众对中国经济竞争力及中国汇率政策的认知[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5):42-61.
被引量:1
4
刘纯.
CDA与PDA共现视角下美国国情咨文之中国形象分析与建构[J]
.太平洋学报,2017,25(11):26-37.
被引量:5
5
任迪,姚君喜.
外籍留学生“中国及中国文化印象”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J]
.当代传播,2018,0(2):50-55.
被引量:10
6
胡伟华,徐英捷.
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二十年之流变——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22(4):42-51.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陈韵,陈坚林.
语言安全规划视域下中国媒体报道的国家形象自塑[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3(1):82-97.
2
李家胜.
印度洋海权竞争与印度的战略反应[J]
.当代亚太,2021(1):130-158.
被引量:6
3
夏厦.
从威胁认知视角解析伊朗核危机[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2):52-60.
被引量:6
4
沈固朝.
情报失察——西方情报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34-37.
被引量:28
5
柳思思.
身份认知与不对称冲突[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2):114-127.
被引量:28
6
孔翔兰,牛澜锦.
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巴危机[J]
.社科纵横,2012,27(5):135-136.
7
卞晶.
增进中韩政治互信的政策导向与环境设计——兼谈韩国对华安全认知的维度[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0-15.
被引量:2
8
杨胜兰,朱新光.
美国、印度对“一带一路”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
.学术探索,2017(8):53-59.
被引量:4
9
穆军芳.
2017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5(6):120-133.
被引量:4
10
杨恕,王术森.
议题性质、威胁认知、共同利益与“可合作安全”[J]
.国际安全研究,2018,36(2):3-22.
被引量:11
1
迟帅,金银.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2(5):76-80.
被引量:9
2
关天道.
台湾公民社会印象记[J]
.南风窗,2005(14):58-61.
被引量:2
3
关天道.
合湾公民社会印象[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05(8):45-45.
4
刘桂玲.
影响警察形象之因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4):108-112.
被引量:1
5
李永生.
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形象的确立[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11-12.
6
陈茹,王翛悯.
为生态立命[J]
.海峡通讯,2013(3):13-13.
7
钟桂荔,关键,游崇宜,陈冬,张宜婕.
影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以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88-94.
被引量:1
8
李永强.
塑造工会干部的形象[J]
.工会信息,2015,0(9):22-22.
9
苏定.
德国人权保障研究[J]
.今日中国论坛,2013(5S):165-165.
10
狄辰,王德天.
中队长的形象[J]
.中国保安,1995(2):18-19.
太平洋学报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