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跨文化对话中的解构与重构——以《论语》中“天”概念的英译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活动。作为语言的体系,翻译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不容忽视。解构主义语言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早期的结构主义,后者将语言视为构建意义的核心媒介,并通过探讨元素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来分析其结构,这一过程固有地依赖于二元对立的概念。德里达旨在解构的正是西方哲学中深植的“逻辑中心主义”及其二元对立的框架,推崇一种反权威和去中心化的理论核心。儒家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具有反对形而上学和值硬教条的解构主义思想[1],其思想著作《论语》中的“天”字是具有接近于人格神的特征,也蕴藏着义理、宇宙自然秩序的含义,是儒家思想具有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以大中华文库收录的韦利英译本《论语》为研究对象,整理其中“天”的词条及英译方式,在解构视角下,通过《论语》中“天”概念词条的英译研究,探索译者在跨文化对话中解构与重构的方式,从哲学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翻译的本质。
作者 王昭鉴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4期104-108,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72

共引文献149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