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for the Continu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基于对变化的恒常性的深刻领悟,中华文明以与时偕行、随时变易的历史自觉,探索出维持人类系统既久且大、既深且远的复杂机制,使大规模政治文明体得以产生和发展。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的内在逻辑是以经、史的互动促使文化生命体不断创生,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保证经史合一、理事合一,扎根于变化探索存在能够连续存在的可能。突出的连续性将时间观化为尽其量以包容整体的政治逻辑,将多线的历史进程所形成的差异纳入当下的一体共在之中,通过占有对历史的解释权、共享时间制度、继承文化传统来组建当世的结构、掌握未来的时间。这种时间秩序的建构方式,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根据和可靠的精神支持。
作者 胡海忠 Hu Haizhong
出处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项目编号:2024QQJH032)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YZD037)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发展和内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3&ZD011)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刘家和.论通史[J].史学史研究,2002(4):3-10. 被引量:40
  • 2(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395.
  • 3赵汀阳著..惠此中国 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79.
  • 4张志强.“三代”与中国文明政教传统的形成[J].文化纵横,2019(6):88-98. 被引量:8
  • 5(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94.
  • 6刘家和.论断代史《汉书》中的通史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8-68. 被引量:11
  • 7邵雍著..邵雍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0:600.
  • 8(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南华真经注疏 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8:629.
  • 9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97.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5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