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息”作为临床常见症状,最初为古人抒发情感的书面用语,《内经》最早将其引入用来描述医学现象,自此“太息”开始作为医学术语,形容深度呼吸,若以不同的程度副词修饰则表示病理状态,如“善太息”“喜太息”。由于“太息”临床的常见性,自晋至金元,医籍中多将“善太息”和“太息”混用,作为伴随症状出现在多种疾病记述中,直至明清各医家才将“太息”作为独立病症单独立章讨论。本文将“太息”作为研究对象最大范围的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发现历代医家对“太息”论述丰富,但缺乏相关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的总结。因此通过查考历代古籍,梳理其发展源流,厘清太息的病名病因及辨证论治,以期为当今中医诊断术语的规范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出处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76-680,684,共6页
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项目子项目(编号:ZYYCXTD-C-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