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数字时代的知识分子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这些年来,数字媒介的迅速发展,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纷纷面世,给当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急剧变化并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相对而言,学界关注得较少的一个问题,是数字技术对知识分子——包括其身份、角色,其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方式等等——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本专题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知识分子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按照社会学家鲍曼的提法,他们曾经是一个社会的“立法者”(现代时期)与“阐释者”(后现代时期)。那么,在今天这个数字媒介时代,他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是否还在进行着立法或阐释的实践?三位作者的文章分别对此做出了回应。许纪霖在《新媒体的迭代更替与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中提出并尝试回答如下追问:身处ChatGPT元年,面对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用人工智能,还需要知识分子吗?在《弥散:数字日常下的公共知识分子》一文中,王峰用“弥散”这个词做出了相似的诊断:知识分子经由其自己发明的数字媒介反而被“边缘化”,影响力受到极大削弱。王峰建议不去把“弥散”视作知识分子的堕落,而是“重寻数字日常下行动策略”的契机。在《从公共知识分子到“网红知识分子”》一文中,吴冠军与刘铭康在认可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正在“弥散/被边缘化”的同时,尝试对他们或许可以扮演的“加湿器”角色进行了描述。尽管三篇文章的作者提出的建议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从不同面向上梳理了知识分子在数字媒介语境下身份认同与知识实践方式的变化,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启示。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5-17,共13页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美)凯尔纳(Kellner,D.)著..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46.
  • 2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146-150. 被引量:424
  • 3(英)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著,洪涛译..立法者与阐释者 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81.
  • 4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175.
  • 5(英)弗兰克·富里迪(Frank,Furedi)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54.

二级参考文献9

  • 1[1]L.D. Wacquant, 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 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J ], Sociological Theory, Vol. 7,1989. 被引量:1
  • 2[2]R. Harker, C. Mahar, C. Wik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Pierre Bourdieu [ M ].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90. 被引量:1
  • 3[3]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 4[4]P. Bourdieu, L. D. Wacquant.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被引量:1
  • 5[5]皮埃尔@布迪厄,汉斯@哈克.自由交流[M]北京:三联书店,1996. 被引量:1
  • 6L@华康德.论符号权力的轨迹[J].北京:国外社会学,1995,(4). 被引量:1
  • 7[7]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 8[8]P. Bourdieu. Distinction [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4. 被引量:1
  • 9[9]P.Bourdieu. dans Choses dites[M]. Paris:Minuit, 198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23

同被引文献3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