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开展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建设,不仅是践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助力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振兴、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传统工艺工作站注重项目研究、产品研发和人群研培,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牵引性”平台;非遗工坊注重技能培训、吸纳就业和生产实践,是链接非遗项目、社区和市场的生产实体。因此,二者在建设主体、建设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二者又联系紧密,传统工艺工作站能为非遗工坊实践深化提供智力支持,非遗工坊则是传统工艺工作站的重要支撑。二者的实践为当下的非遗保护带来诸多启示:非遗保护传承需要突破单体保护、单独保护和单纯保护思维,才能更好发挥服务当代、造福人民作用。
作者
王巨山
叶涛
Wang Jushan;Ye Tao
出处
《文化遗产》
2023年第1期31-39,共9页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1949-2019)”(项目编号:18BH1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