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热河谷人工造林进行紫胶原料生产具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种种原因,紫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金沙江及红河流域干热河谷未形成产业。楚雄干热河谷位置相对靠北,空气湿度及冬季气温较低,气候与我省传统紫胶产区差异较大。要在楚雄金沙江及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发展紫胶产业,找到耐旱、适应性强、高产的紫胶寄主植物和紫胶虫是关键。为此,自2012年起在楚雄州双柏县、元谋县、牟定县进行了长达10年的紫胶寄主植物及紫胶虫筛选,紫胶寄主植物培育、种植及紫胶虫放养进行紫胶原料生产实验,确定了南岭黄檀及中华紫胶虫是楚雄地区最佳树种及虫种;采用水平反向沟整地、大塘、15月龄以上木质化程度较高大袋树苗在雨季土壤湿透后栽种成活率最高;形成一整套楚雄干热河谷地区南岭黄檀人工造林进行紫胶原料生产技术规范,在双柏县、牟定县发展南岭黄檀种植面积6500亩。对紫胶生产植物用于楚雄地区红河及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可行性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出处
《云南林业》
2022年第10期68-75,共8页
Yunnan Forestry
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紫胶寄主植物用于云南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产业化体系建设”(202107AC1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