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上饶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征,为上饶地区毒蛇咬伤高发区域、高危人群做好毒蛇咬伤防范、现场自救知识普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382例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毒蛇咬伤种类,不同部位、时间、地区、性别、年龄毒蛇咬伤分布结果,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毒蛇咬伤程度评分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上饶地区毒蛇咬伤最主要毒蛇种类为蝮蛇,占58.64%,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蛇类次之,分别占17.28%、10.47%、8.90%;咬伤部位多为手、足、踝部,分别占35.08%、30.37%、23.04%;毒蛇咬伤发生高峰期在7~8月,共发生126例(32.98%),其中占据前三的分别为蝮蛇86例(22.51%)、五步蛇20例(5.24%)、眼镜蛇10例(2.62%);广信区、铅山县、弋阳县、信州区为发生毒蛇咬伤较多地区,分别为150例(39.27%)、72例(18.85%)、50例(13.09%)、42例(10.99%),广信区、信州区、弋阳县为蝮蛇咬伤高发区,咬伤人数分别为90例(23.56%)、34例(8.90%)、28例(7.33%);毒蛇咬伤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19~59岁毒蛇咬伤人数最多,男153例(40.05%)、女62例(16.23%);ROC曲线分析显示,毒蛇咬伤程度评分预测治疗预后的AUC为0.943(P<0.05)。结论上饶地区毒蛇咬伤以蝮蛇咬伤为主,咬伤高峰期为7~8月,广信区发生风险最高,评估毒蛇咬伤程度可为治疗提供指导,并具良好的预测预后的应用价值。依据上饶地区的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通过提高对毒蛇咬伤高发区域、高危人群严格防范及相关自救知识科普,以减少毒蛇咬伤发生率,并为不明蛇咬伤患者精准治疗提供指导,从而促进病人恢复,降低就医成本,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出处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8期2789-2791,共3页
Moder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