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真”是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发端时出现的高频词,韦大列、胡适、周作人、顾颉刚等都曾用它来传递自己对歌谣、学术研究的见解。1925年左右,在古史、故事和歌谣的交叉研究中,顾颉刚的求真观念发生过转变:从求真、近真到“不立一真,惟穷流变”,具体表现为由真伪之“真”、真相之“真”转变为材料真实之“真”、故事与传说的经历之“真”。此间,另一个真之标准也被确立起来:民众的情感与想象之真。求真见证了现代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光荣与梦想,也为我们了解现代民间文学及学者的学术品格打开了方便之门。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22年第6期111-118,共8页
Cultural 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