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RUCAM评分≥6分的233例患者纳入研究,按服用药物种类将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混用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肝功能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233例患者中男性115例(49.36%),女性118例(50.64%),平均年龄(45.84±16.16)岁。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25例(53.65%),胆汁淤积型63例(27.04%),混合型45例(19.31%)。诱发DILI以抗结核药(14.60%)、抗生素(12.05%)、中成药(10.95%)、中草药(9.13%)、解热镇痛药(8.76%)及胃肠病用药(7.67%)为主。中药组、中西药混用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高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西药组、中西药混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碱性磷醇酶(ALP)水平高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3例患者治愈及好转91例,未愈141例,死亡1例。临床分型、ALP水平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DILI可由多种药物引发,危害不容忽视,临床医生必须加以重视。
作者
周伟
何岳珍
沈世林
Zhou Wei;He Yuezhen;Shen Shilin
出处
《甘肃医药》
2022年第7期595-597,共3页
Gansu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