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对中国6省6村农田灌溉变迁的实地调查,从场域视角深入分析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之间的互动及关系网络对农户农田灌溉行为产生的结构性限制。研究发现,集体经济时期,国家力量曾帮助农村社区构建起有效的农田灌溉体系。然而,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力量的退出导致农村基层治理和农户集体行动陷入困境,并致使农田灌溉体系丧失发展的根基。同时,市场力量则把农田灌溉设备从"现代农业技术包"中剥离,致使其无法充分实现商品化。虽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被认为能够帮助农户突破场域的结构性限制,但是,受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治理能力的制约,其也陷入发展困境。总体来看,虽然农户是农田灌溉的主体,但是,资本匮乏、惯习迟滞和逐利逻辑等因素则导致他们的农田灌溉行为受到场域的结构性限制,并导致农田灌溉行动中出现"公地悲剧"问题。实践证明,中国农田灌溉已经陷入"治理性干旱",发展路径远在技术之外。只有帮助农户提升行动能力、积累有效资本和形成新惯习.才能帮助他们突破场域的结构性限制,并重塑他们在农田灌溉体系发展中的主体性。
出处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135,共10页
Rural Econom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种粮模式演进中农民阶层的分化与重构研究”(编号:15CSH050)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编号:2021-CX-057)
河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编号:21420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