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简称“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内异症组较非内异症组在多种生物样本中存在拟杆菌、放线菌、厚壁菌等菌群表达的差异。菌群可以通过与Toll样受体结合、参与雌激素循环、改变其代谢产物等途径促进盆腔炎症反应和细胞黏附参与EMs的发生发展,且有望成为预测EMs的一种非侵入性手段。抗生素、益生菌或菌群移植等途径有望成为EMs治疗的新手段。
出处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57,共4页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