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脂多糖与益生菌对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胆总管结石病人口服肠道益生菌前后胆汁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浓度变化进行研究,探讨LPS及肠道益生菌在胆总管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预防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选取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并留置塑料支架患者45例为A组,术后随机选取15例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次,一日3次6月为A1组,余30例为A2组,A1组与A2组均于6月后复行ERCP更换支架或再次取石;选取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无胆管结石的胆管恶性狭窄患者26例为B组,其中行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12例,术后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次,一日3次6月6例为B1组,余6例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未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为B2组。A、B各组均于ERCP下抽取胆总管内胆汁行脂多糖检测,B1及B2组6月后行B超或CT检查观察金属支架置入后继发胆总管结石情况,如继发结石,对比B1及B2组间结石评分有无差异。结果:脂多糖在胆总管结石组中浓度为(19.36±5.23)EU/mL,高于胆管狭窄组中的浓度(9.32±4.48)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P<0.05),置入支架6月后,口服益生菌结石组胆汁的脂多糖浓度为(10.18±2.28)EU/mL,较口服前显著降低(t=6.96,P<0.05),同时显著低于未口服益生菌结石组胆汁脂多糖浓度(18.71±4.23)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P<0.05);置入支架6月后,口服与未口服益生菌组胆总管结石均较前显著缩小(t=3.42,P<0.05;t=3.27,P<0.05),口服益生菌结石组的结石平均直径(19.6±4.14)mm,略小于未口服益生菌结石组的结石平均直径(20.07±4.07)mm,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36,P>0.05),总的结石缩小率口服益生菌结石组为66.7%、未口服益生菌结石组为5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LPS浓度与A组置放支架前与置放6月后的结石大小呈正相关(r=0.881,P<0.05;r=0.962,P<0.05)
出处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00-404,共5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基金 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Z3010-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0

共引文献86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