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代三层戏楼的出现与连台大戏曲本的变迁 被引量:3

The Emergence of Three-floor Theater and the Changes of Full-scale Drama Script in the Qing Dynas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清代第一座三层大戏楼诞生于乾隆十年之后,以乾隆十六年寿安宫"临时性"三层戏台为最早。以此为分水岭,凡内廷大戏曲本中应用三层戏台者,必属此后之产物(或面貌)。而张照卒于乾隆十年正月,因此其奉敕改编的《劝善金科》《升平宝筏》等大戏曲本,无法利用三层大戏楼,仍属"重檐单层"戏台剧本。大戏曲本与三层大戏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属关系。此后,《劝善金科》虽偶尔"借用"三层戏楼演出,但因其本身的演出性质,始终保持着非三层戏台剧本的状貌,而《九九大庆》《升平宝筏》等则在乾隆十六年之后逐步完成了由"重檐单层"向"三重檐"大台剧本的转变。
作者 彭秋溪 Peng Qiuxi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175,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稀见清代饬禁戏曲小说史料汇编与研究”(项目编号18CZW030)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