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屈原研究,是"民族-人民"诗人屈原生成过程的重要节点。首先,在民族主义催生的"屈原热"中,正是经过郭沫若的推动,"民族诗人"屈原的形象才得以确立。其次,如将郭沫若的屈原研究置于国统区的思想语境中加以考察,则郭沫若将屈原纳入"革命儒家"的脉络,虽然引发了左翼史学界内部的纷争,但也为"人民"屈原的生成奠定了基础。最后,抗战末期,随着"人民"话语的兴起,郭沫若"以人民为本位"的史观正式出场,屈原又被赋予"人民诗人"的称谓,其兼具民族性与人民性的双重内涵,既是中国革命独特性的写照,也包含了对革命中知识分子问题的另类思考。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共19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西北大学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孵化计划”项目“抗战时期郭沫若历史剧研究”(项目编号20XNFH020)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