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法教义学视角下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4

Internet Defamation Crime in Judicial Practice:Issues and Approach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网络诽谤行为与传统诽谤行为在性质上并无本质不同,但网络诽谤犯罪的构成要件系通过司法解释予以确定,因此对于网络诽谤犯罪的教义学分析,应当在遵循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进行。认定网络诽谤行为,应注意将“捏造事实”的“事实”限定为足以败坏他人名誉、具有具体内容且令人可信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注意把握信息网络空间中“捏造事实”呈现出的多种面相。同时应将“篡改”行为界定为“实质性修改”。司法解释关于网络诽谤“情节严重”的四种情形,不宜认定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行为的“情节恶劣”,对“情节恶劣”的把握应主要着眼于散布行为本身的恶劣程度。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或者转发数,应为实然标准且应为真实有效的数量。对“被害人提供证据有困难”作出合理解释是准确界定“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的前提。
作者 吴波 Wu Bo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92,共8页 Ecupl Journal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84

  • 1张明楷.“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J].法学研究,1999,21(3):24-33. 被引量:211
  • 2[德]Claus Roxin.《德国刑事诉讼法》,吴丽琪译,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646页以下. 被引量:5
  • 3[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李昌珂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被引量:21
  • 4[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上卷(新版),丁相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被引量:1
  • 5[德]齐佩利乌斯:《法学方法论》,金振豹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66页. 被引量:27
  • 6[日]町野朔.《犯罪论の展开I》,有斐阁1989年版,第52页、第59页. 被引量:1
  • 7[美]安东尼·刘易斯:《言论的边界》,徐爽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被引量:3
  • 8[德]克劳斯·罗克辛.《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蔡桂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页7. 被引量:6
  • 9[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东京大学出版会2011年第5版,第556页;. 被引量:5
  • 10[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 托马斯·魏根特著 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710页. 被引量:81

共引文献148

同被引文献11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