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增设与修正,以及司法解释对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的扩张,不断彰显出刑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梳理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历程可以发现,自97年刑法以来,个人信息多是以附属于其他法益受到刑法的保护,这恰恰是个人信息多元化属性下刑法评价模式的体现。在权利属性上,个人信息同时具有了人格权属性、财产属性、数据属性、信息安全属性、公共属性等“信息复合属性”;在权利外延上,个人信息同时涵盖了信息决定、信息保密、信息查询、信息更正、信息删除、信息可携、被遗忘等权利类型。因此,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将数据属性、信息安全属性等剥离出个人信息之外,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基础上,确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豁免事由,实现个人信息合法应用与保护的刑法兼顾。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0-178,共9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8CXTD01)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大数据视阙下犯罪记录管理与应用制度研究”(19SFB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