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观性是某个语言成分或结构在其语法化的发展历程中产生出的需要参照说话人方能理解其含义的特性,是说话人"自我"因素的体现。人类的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必然留下主观印记,这种主观印记呈现于构词、语调、语序、词语结构中,也体现在"实词虚化"的过程中。在古代汉语中,文言虚词决定着句子结构的完整与否,与表达主观性的语用意义关系密切,因此中国古代文法历来重视虚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唐宋古文运动带来虚词应用技巧的普遍提升。从文言虚词入手,对比分析唐宋八大家之中的韩愈、曾巩论辩类代表作品的主观性特征,探究作者的创作方法、主观认识对此类文章辞气风格的影响,对于人们以理性思考和科学思维辨别、理解古人思想之得失很有意义。
出处
《新乡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3-56,共4页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