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齐梁声律论争及其新变意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齐梁文人围绕声律论展开的论争进一步明晰了声律论的新变内涵,也使声律论的理论形式更加完善。新变意蕴表现在有意而为的自觉意识和摆脱传统“借音乐论声”的理论框架而进行新的理论建构。在佛经转读和吴声西曲的刺激下,声律论自觉地在声乐之外建立了诗歌诵读的声律,并将这种诵读的声律以“四声八病”的方式形式化。
作者
石蝶
段宗社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20年第9期130-135,共6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声律论
论争
自觉
新变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徐宝余.
梁武帝“不知四声”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2):65-69.
被引量:5
2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册.
3
商伟.
宫廷文学与市井文学——从一个侧面看南朝诗歌的发展趋势[J]
.文史哲,1986(6):9-12.
被引量:1
4
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447.
5
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550.
6
沈约撰..宋书 1[M].北京:中华书局,1974:179.
7
萧子显撰..南齐书3[M].北京:中华书局,1972:691-1038.
8
王瑶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90.
9
刘跃进著..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376.
10
李延寿撰..南史 1-6[M],1975.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林大志.
梁武帝的文学思想[J]
.求索,2005(11):160-162.
被引量:6
2
邬国平.
梁武帝与钟嵘《诗品》[J]
.文艺研究,2006(10):76-81.
被引量:6
3
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被引量:38
4
.《梁书·武帝纪》[M].,.第45页.
被引量:7
5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3.
被引量:86
6
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
被引量:110
7
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被引量:114
8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释部[Z]:北京:中华书局,1960.
被引量:1
9
钟嵘.《诗品中》.
被引量:1
10
陈庆元.《萧统对永明声律说的态度并不积极——文选登录齐梁诗剖析》.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
1
温玲贤.
沈约之死[J]
.学理论,2013(2):160-161.
2
石蝶.
钟嵘“声律论”批评刍议[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8(4):63-68.
3
戚林聪,赵厚均.
再论梁武帝不认同四声说之原因[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3):56-62.
被引量:1
4
杜彦达,赵辉.
超迈今古:梁武帝研究综述[J]
.书法赏评,2023(6):27-39.
1
刘祥.
辞赋的音乐谱系:齐梁声律论与赋学关系探析[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1):177-185.
被引量:4
2
秦越.
“料掉”非“料想”考辨[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5):9-11.
3
杨民仆.
沈约,唐诗兴盛的奠基人[J]
.各界,2020,0(3):51-52.
4
刘嘉雯.
论钟嵘、刘勰与沈约声律论之关系[J]
.今古文创,2020(19):29-30.
5
何晓英.
浅探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J]
.好日子,2020(13):74-74.
6
徐广祥.
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0):47-48.
被引量:1
7
张九林.
从自然音韵到永明声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138-142.
8
汪秀琼,列永莲,吴小节.
应用扎根理论的旅游研究:严谨性与学术贡献--以国内外旅游管理类重要期刊学术论文为例[J]
.旅游论坛,2020,13(5):81-99.
被引量:1
9
徐朝东.
“農”“東”“龍”“童”“重”组同源词分化之考察——为纪念刘又辛先生、马文熙先生而作[J]
.汉字汉语研究,2020(3):3-10.
10
王执奂.
魏晋清谈探析[J]
.河北画报,2020(10):86-87.
社科纵横
2020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