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勃兴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承继世纪之初新史学“眼光向下”的理想,秉持“不是为了说明历史而研究历史”而是“为了改变历史而研究历史”的初衷,始终围绕一系列攸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急迫课题,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则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致力于“历史科学之拓荒运动”①,在中国历史的“荒原”之区开疆拓土,建立起一座又一座巍峨的楼阁。1941年,在延安从事历史研究的叶蠖生就作出如是观察,“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还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它正走向独占中国历史园地,击溃一切非科学的历史方法的道途之中”,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已成为历史学中主力,因而起着主导的作用”②。如果说这种来自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内部的观察与论断还难免带有一些主观色彩的话,那么顾颉刚在几年后的一通私人信札中所流露出来的讯息,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他者”的印象和判断。顾颉刚不无感慨地写道:“(现在)范文澜、翦伯赞们编的书各处畅销,为什么我们不能与之争锋呢?”③作为“古史辨运动”的领军人物和“史料派”的中坚,顾颉刚的这番感慨,蕴含着20世纪上半叶不同史学流派盛衰消长的丰富内容,委实值得仔细体味。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1,共7页
CPC History Studies
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课题“重构中国:中国现代史学的知识谱系”(2017-01-00-05-E0002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