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接触式红外温度测量装置在真空干燥箱中的测量及应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基于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将红外非接触式测温技术用于对真空干燥箱内的红外温度监测研究。系统设计包括三通道红外测温光学系统及红外探测器,数据采集及保存功能模块,实现了三通道测温功能。通过蓝牙传输模块实现了温度的无线数据传输。利用设计的红外测温装置,实现了对真空干燥箱内实际温度的实时监测与校正,达到了实用要求。
作者
赵吉
吴明岳
宋鸽
李天然
机构地区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吉林省计量测试仪器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中等职业学校
出处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第6期55-56,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关键词
红外
非接触
热电堆传感器
分类号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王魁汉等编著..温度测量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96.
2
党芬,王敏芳,汪银辉.
武器装备中的红外隐身技术[J]
.红外技术,2006,28(1):50-53.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王宏,石岚.
红外、雷达隐身在舰船上的应用[J]
.舰船电子工程,2004,24(5):111-114.
被引量:6
2
李国强,武文军,辛欣.
当代隐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
.国防科技,2005,26(4):22-25.
被引量:9
3
龚荣洲,刘凌云.
红外隐身材料及与雷达隐身材料兼容的理论与实现[J]
.功能材料信息,2005,2(3):12-15.
被引量:10
4
王自荣,余大斌,孙晓泉.
红外隐身涂料颜料发射率研究[J]
.上海航天,2000,17(1):24-26.
被引量:90
5
施德恒,熊水英.
现代作战飞机的红外隐身技术述评[J]
.航天电子对抗,2000,29(3):59-62.
被引量:16
6
吴伶芝,谢国华,吴瑞彬,张卫东.
激光、红外隐身兼容涂料的前景分析[J]
.宇航材料工艺,2001,31(2):1-3.
被引量:17
7
夏新仁.
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中国航天,2002(1):40-44.
被引量:43
8
侯振宁.
舰艇的红外隐身技术[J]
.舰船电子对抗,2001,24(6):24-28.
被引量:11
9
付伟.
红外隐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31(1):88-93.
被引量:76
10
田乃林.
红外隐身方法与材料的发展[J]
.化工进展,2002,21(4):283-286.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16
1
陈彪,张春元.
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J]
.光学技术,2006,32(z1):577-580.
被引量:5
2
彭大维,刘荣厚,赵刚.
超薄、耐高温的真空绝热片研制[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24(4):52-53.
3
王瑞凤,杨宪江,张彦朴.
解析武器装备的隐身问题[J]
.探测与控制学报,2008,30(B10):77-79.
被引量:5
4
刘志春,袁文,苏震,李世诚.
国外先进战斗机的光电自卫系统[J]
.激光与红外,2009,39(1):3-7.
被引量:1
5
李亮,王剑,李培京,胡伟.
特种车辆动力舱温度场试验研究[J]
.车辆与动力技术,2009(1):43-46.
被引量:3
6
徐鹏.
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7):40-44.
被引量:5
7
吴行,郭巍,郑振忠.
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J]
.中国表面工程,2011,24(1):6-11.
被引量:12
8
张拦,王璐,刘琼.
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1):5-9.
被引量:5
9
邢宏龙,马妍,何亮,杜永,周桂娥.
聚异戊二烯/丙烯腈基织物涂层在8~14μm波段的红外低发射率[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40(12):2349-2353.
被引量:8
10
张建民,孙健.
国外隐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4):18-21.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37
1
李静.
低温红外测试技术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J]
.中国测试,2020,46(S01):21-24.
被引量:1
2
雷焱云.
基于Fluent软件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判定及其防灭火技术[J]
.煤炭工程,2019,51(S1):143-146.
被引量:17
3
晏敏,彭楚武,颜永红,曾云,曾健平.
红外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5):110-112.
被引量:80
4
杨德伟,黄善波,林日亿.
微小尺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27(2):301-303.
被引量:7
5
郭帮辉,黄剑波,王志,吴宏圣.
目标距离和视场角变化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影响的理论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1):16-19.
被引量:26
6
彭信山,景国勋.
基于MATLAB的采空区自燃发火的数值模拟分析[J]
.煤炭技术,2011,30(4):103-104.
被引量:4
7
周西华,郭梁辉,孟乐.
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数值模拟[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23(1):83-87.
被引量:20
8
徐忠华,马莒生,耿志挺,韩振宇,唐祥云.
低温共烧陶瓷发展进程及研究热点[J]
.材料导报,2000,14(4):30-33.
被引量:8
9
黄芳,刘向鑫,韩俊峰,王晶,李辉,王文静.
非接触式激光测量真空状态下温度的方法[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33(7):642-646.
被引量:1
10
储呈敏,马尚昌,张素娟,巩娜.
地表温度测量方法研究综述[J]
.电子设计工程,2014,22(6):187-18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沈亚楠,张嘉勇.
采空区热源温度红外测定试验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22,49(1):42-46.
被引量:1
2
王硕飞,刘宇.
SI-Ⅲ型红外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研究[J]
.自动化应用,2022(5):23-25.
3
卢威,李进,周傲松,陈腾博,智国平,邹雷.
卫星有源相控阵高热流微尺度器件热设计与验证[J]
.航天器环境工程,2024,41(5):574-58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常清洋,郭立稳,武建国,庞凤岭.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高温热源定位实验研究[J]
.煤矿安全,2022,53(9):100-105.
被引量:2
1
刘玮,侯玉国,豆河伟,刘荣荣.
一种微型广角红外成像测温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电力系统装备,2019,0(16):104-105.
2
郭源生.
热电堆式人体红外测温传感器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科技,2020,0(3):31-34.
被引量:6
3
刘勇军,彭华.
幼儿遗落校车安全事故预警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9(2):116-121.
被引量:3
4
万裕,车文博,桑祺.
基于微处理器和外部传感设备实现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8):40-41.
被引量:1
5
黄昌彦,罗琴.
介入治疗应用于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护理[J]
.智慧健康,2020,0(6):124-125.
6
刘罡,周浩,姜春阳,曾辉.
具有测温功能的电压互感器校验仪设计与应用[J]
.山东电力技术,2020,47(1):44-47.
被引量:1
7
常建峰,梁学然.
红外测温技术在电动机滑环测温上的应用[J]
.水泥,2020(5):59-60.
被引量:1
8
邓鹏,张占军,王楠,李志军,郭猛,靳永毅.
反应堆堆芯温度测量探测器热响应测试设备设计[J]
.仪器仪表用户,2020,27(5):77-80.
9
王新建,谭培星.
节能减排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策略[J]
.新材料·新装饰,2020,2(3):16-16.
10
王玉.
单脉冲二次测风雷达的设计[J]
.电子乐园,2019(32):8-9.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