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早产儿PICC导管继发异位采用体位复位成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新生儿科,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主要用于极低、超低体质量儿中需中长期静脉营养的危重新生儿。由于新生儿PICC均采用盲穿法,导管异位到颈内静脉是最常见的,发生率为20.6%,可通过体外手法复位,复位成功率为79.5%[1]。导管异位可分为原发异位及继发异位,原发异位是指在置管过程中就发生的异位,较多见,又以异位到颈内静脉最常见。继发异位(尖端移位)是指发生在导管留置期间的异位,较少见,是由于留置时间较长,发生继发异位时处理比较棘手。作者收集了本科近7年的10例早产儿,其在PICC导管使用期间出现继发异位,导管进入颈内静脉,经采用体位法复位成功,现报道如下。
出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7期138-139,共2页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78

共引文献157

同被引文献54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