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述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主力军,对网络社会环境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网络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在网络中展现更为直观的利他行为,则能够促进网络环境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奠定网络环境的良好基调,能否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特点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
董金华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
出处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3期260-261,共2页
Young Society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利他行为
人格特质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郑显亮,顾海根.
人格特质与网络利他行为:自尊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2(2):69-75.
被引量:29
2
陈妮娅,钟静弘,周冰冰,洪清玉,樊孟婷.
大学生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乐观主义的中介作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233-237.
被引量:1
3
武朵朵,秦晓斐,张潮.
师范生人格特质对现实利他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7):1025-103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王小璐,风笑天.
网络中的青少年利他行为新探[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8(1):16-19.
被引量:36
2
侯积良.
价值取向、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J]
.心理科学通讯,1990,13(2):45-50.
被引量:19
3
李丹.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1,24(2):202-204.
被引量:42
4
马云献,扈岩.
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87-389.
被引量:76
5
张志祥.
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的多视角审视[J]
.中国青年研究,2005(12):20-25.
被引量:19
6
雷雳,柳铭心.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5,37(6):797-802.
被引量:77
7
彭庆红,樊富珉.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49-51.
被引量:60
8
田录梅.
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
.心理学探新,2006,26(2):88-91.
被引量:318
9
陈瑞,陈红.
乐观主义研究简介[J]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6-20.
被引量:9
10
董霞,张宁,姜婷娜.
感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953-955.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
33
1
郑显亮.
乐观人格、焦虑、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的结构模型[J]
.中国特殊教育,2012(11):84-89.
被引量:25
2
郑显亮,顾海根.
学校背景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行为偏好关系的影响[J]
.中国特殊教育,2013(5):93-96.
3
郑显亮,顾海根.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班级环境的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5):690-696.
被引量:12
4
郑显亮,赵薇.
共情、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358-361.
被引量:41
5
姚敏,周生江,于海涛.
道德价值观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人格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5(9):77-82.
被引量:1
6
刘勤学,陈武,周宗奎.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性别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6):685-693.
被引量:23
7
刘勤为,徐庆春,刘华山,刘勤学.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4):426-434.
被引量:33
8
蒋怀滨,郑婉丽,马松,肖威龙,张斌.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3):132-138.
被引量:11
9
蒋怀滨,缪晓兰,郑婉丽,王超,张婷,李其容.
自尊对网络利他的影响机制:基于系列中介模型的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5):103-109.
被引量:8
10
汪品淳,吴桂芳,姚琼.
基于互联网视角的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3):28-31.
被引量:4
1
邵雪芹.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J]
.青年与社会,2019,0(33):244-245.
2
刘家豪.
高校基层团组织微公益项目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实证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97-99.
被引量:2
3
范楠楠,叶宝娟,倪林英,杨强.
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1):185-187.
被引量:15
4
仝晓晶,梁晓燕.
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6):4-9.
被引量:3
青年与社会
202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